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8812
对牙列严重缺损修复心理治疗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郑力超 董瀛波
第1页

    参见附件(773KB,1页)。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7 - 58 - 01

    笔者在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96例复杂义齿修复患者,加强心理方面治疗,其义齿修复效果有明显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96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年龄35~80岁。其中65岁以上54例,占56%。只有小学文化47例,占48%;对照组96例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28~78岁。其中60岁以上52例,占54%只有小学文化水平38例,占39%。所有患者均为多数或全口牙缺失,缺失时间4个月~8年不等,有17例曾1次或2次进行重做义齿修复。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根据不同接受能力,尤其是文化水平低或多数偏远山区患者,均采用耐心细致的解释示范每一步操作,观察患者反应,倾听他们意见,让患者知道整个制作过程及能出现情况。对照组采用不解释,不示范等传统的方法,患者对治疗情况一无所知,完成制作后戴牙。

    2 结 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异,特别是文化水平低和17例重做患者效果均非常显著。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照

    非常满意(%) 满意(%)不满意(%)合 计

    实验组 40(41%)54(56%)2(2%) 96

    对照组 20(20%)44(45%) 32(33%)96

    合计 60 9834192

    3 讨 论

    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尤其是牙列严重缺损、缺失患者,由于口腔功能严重受损造成一定生理和心理负担,对这类患者医生必须正确解释治疗操作过程,分析义齿的适应性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认真讲解修复知识,让患者知道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医生广泛的修复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这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口腔知识缺少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7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