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719384
预防接种常见的反应与处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0 - 81 - 02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都是具有抗原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预防接种时会不可避免地偶发一些全身体或局部反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实施,疫苗的种类增多,接种人数增加,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增多。为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预防接种常见反应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预防接种常见的反应发生及原因

    1.1生物制品的质量方法一是生产原料或生产过程不严格被杂菌污染。二是菌种毒株的毒原性、菌体蛋白代谢产物产生或减毒手段不够理想。三是疫苗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血清类毒素的纯度与菌苗的均匀度不合格,经脱毒的类毒素未能完全脱毒或脱毒后又发生解离,已经脱毒的类毒素在较高的温度下保存,部分毒素恢复。四是生物制品的附加物不牢固而析出。总之,由于生物制品的菌种,毒株、纯度与均度、污染杂菌和致病菌以及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质量差的制品可引起加重反应。但疫苗生产,国家有严格的批签发制度。疫苗的储存运输国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装备了冷链系统,从而保证了疫苗从生产单位到预防接种门诊均在规定的温度下储存运输。目前使用的各类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反应比较轻微,反应发生率较低。如果由于制品原因引起的反应,一旦发生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危害较重。因此,应严格疫苗出入库登记,特别注意将每次接种的疫苗批号记录到儿童预防接种证相关栏目,以便备查。

    1.2疫苗的使用方面疫苗的冷链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疫苗的储存运输当否,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不具备资质;接种操作不规范,接种对象不当;接种途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部位不正确,接种间隔时间不符合规定;接种前未摇匀制品,消毒不严格,接种器材不符合标准,疫苗供应渠道不正规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