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461KB,2页)。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1 - 57 - 01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尿激酶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是指局部脑组织因为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由于脑细胞特性,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1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致死率,致残率都较高,且极易复发。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诊断已经获得极大进展,但是,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虽然新药不断问世,脑梗死的治疗尚未有重大突破。早期溶栓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本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共对来我院就诊的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脑出血,严格符合溶栓治疗病例选择标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在42~70岁。发病时间1~6h。经家属签字同意进行溶栓治疗。
1.2 治疗方法200ml生理盐水+尿激酶100WU,静脉滴注,30min完成,然后继续按脑梗死常规治疗。溶栓治疗24h后进行脑部CT确定无出血现象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 d 皮下注射,连续7~14d 。注意记录治疗过程出现的溶栓不良反应,治疗14d之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疗效评价标准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规定,对病人神经功能损失进行评分:1~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失,15~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损失,30~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损失。
疗效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 果
在17例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住院时间为17-25d,治疗24小时后未出现血颅外出血,牙龈出血2例,症状较轻,自愈。17例病人中死亡1例(5.8%)。见表1。
表1早期溶栓治疗后病人恢复情况
疗效评定n百分比(%)
基本治愈529.4
显著进步423.5
进步529.4
无变化211.8
恶化0-
死亡1 5.9
3 讨 论
使用早期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论基础在于脑梗死的形成及缺血半暗带的存在。脑梗死的形成,是由于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造成脑局部供血中断,发病后,梗死中心区组织在较短时间内变心坏死[3],但其周围部分区域处于水肿或准变性状态,仍有逆向变化的可能,因此,在缺血半暗带坏死之前,即时间窗内溶栓是治疗的最佳方案。
溶栓的时间窗,现在一般认为颈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 3~6h;基底动脉、大脑后循环的梗塞和侧支循环较好的前循环梗塞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窗[4]。但是,脑梗死是一种极为复杂特殊的疾病,受病人个体特征,临床情况的影响较大,也有在1h内溶栓效果不好的报道出现。
对于溶栓药物的选择,尿激酶属于第一代溶栓药物,一代其他药物链激酶相比,溶栓效果较好,引起出血副作用较少,基层医院使用较为普遍。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第三代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但是尚未实现国产化,造价昂贵,在基层医院推广困难较大。
溶栓之后要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溶栓治疗前要进行CT,MTI颅内扫描确诊无脑出血现象。需要更好的控制溶栓药物用量,在溶栓后24h禁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剂,而在24h后经CT检查后无颅内出血现在,可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防治血管再闭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