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1086386
专家论辩转基因2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3年第12期
     “转基因”一词今年出现的频率相当高,7月至8月,北京市农业局对市场的大豆类转基因食品进行执法检查,强制实施标识制度,更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可以看到,转基因食品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

    但是,公众“转基因”也存在一大堆问号。9月10日下午,一个题为“转基因食品与公众权利”的小型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见仁见智,畅所欲言,有些看法十分一致,也有不同的意见在这里碰撞、交锋。

    一致的共识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进步

    钱迎倩:有报道说我是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的坚决反对派,这是误导。其实我基本上是(转基因食品的)接受者。据今年6月1日的《参考消息》报道,国外有一个报告,是调查了一百多位各级科研人员后得出的,这个报告代表了美国的科协也代表了英国的皇家学会。该报告说第一转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从1995年投放市场以来,还没有因为吃转基因食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但是这个报告接着就提出警告说,这并不保证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过基因改造、具备新的特点以后,全都是安全的,因此,今后还需要进行更有力的安全性的测试。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就是管理者必须要堵住漏洞,加强监督,增加透明度,扩大对环境的检查。第四还必须继续研究,以便不断制定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措施以加强管理。

    李宁:在自然界,基因的突变和交流是广泛存在的,这是进化的动因,也是进化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很多的野生物种之间基因的交流就导致我们这样一个多种多样的世界。我们说的转基因是指人为的转基因。1981年转基因动物成功,转基因农作物成功是1983年。

    转基因目前已有非常多的成果,转基因鱼已经可以达到产业化,这是我们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但是因为科学界对此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所以转基因动物在任何国家都还在实验室里。

    转基因技术对于全世界的农业来说,效益非常好。任何国家的农民都很辛苦,如果作物可以通过技术来改变,是最值得欣喜的。所以今年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种植地有5700万公顷。

    美国的大豆、油菜、棉花转基因的占了70%多,玉米也占了50%多。

    夏友富:我总体上赞成国家应该大力支持我们转基因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战略和长远上应该支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转基因在将来是比较有前途的产业。但是在重视转基因技术产品的同时必须重视生物安全技术的开发。现在有人已经提出生物恐怖主义的概念,“9.11”以后美国就搞了一个生物反恐立法,所以转基因技术对我们国家生物安全的影响非常大。万一有邪恶的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物种来暗算我们怎么办乍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丁世和:转基因食品是新事物,任何人对新东西都会有疑惑,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我个人拥护转基因食品,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好处是确确实实的。安南说它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一次蓝色的革命,哪个国家在这种新技术上落后,这个国家的农业将来就会落后。

    消协的态度就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在知情的前提下选择。国际消联也是这个态度,要让老百姓知道这是转基因食品,但是否选择它,权利在老百姓。国际消费者协会是联合国食品标准制定机构,7月3日颁布了严格管制转基因食品的三个标准,就是说转基因食品这项新技术各国都很关注,但对负面作用也很谨慎。

    公众关注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李宁:我国转基因管理的严格超乎一般,科学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劳动非常巨大,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指标比我们现在普通产品安全性指标多得多。转基因食品在我国没有经过三年的检验就不可以上市,所以我敢说,消费者可以放心地食用,没有问题,那都是过了很多关才放到市场上。

    吴建繁: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是非常严格的,要经过六个环节才能进入市场。

    政府在这方面是非常负责任的,不会把一个有危险性的东西推向市场,推向生态。所有转基因的目录是由国务院条例规定的,农业部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目前公布了五大类,包括大豆、番茄、油菜、棉花、玉米。对这些已经公布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相关法规进行操作和严格管理。

    施鹏翔: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地讨论,但我们的立场是认为这个安全性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不会说它是绝对安全的,也不会说它是绝对不安全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认为消费者需要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我们认为是绝对不安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措施应该是把它从市场上取消。如果我们证明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时候,可能会考虑是否要把这个标识拿走。但是现在的状况是还没有公认,我们应该给消费者这样一个权益。

    在历史上,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对它很乐观,抱有很大的期望,但过了十年、十五年后我们却发现要禁止它的使用。目前为止还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产品是同样的安全,大豆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有五千年的时间证明传统大豆是安全的,但是我们现在不能证明转基因大豆是绝对安全的,还需要更多的验证。可能我们现存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有把握做好转基因产品的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的评价。

    最著名的例子是2000年10月份的时候美国三百种玉米发现混入了转基因玉米,美国不批准人食用。至于这些玉米如何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现在还是一个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保证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以至于我们可以呼吁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

    最大的悬念

    ——怎样落实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

    丁世和:转基因食品的公众权利,起码涉及三个权利,一是安全权,一是知情权,一是选择权。

    标识制度是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我们周边的国家基本都是标识制度。标识的目的是对转基因食品实施科学的管理,以便消费者进行鉴别和选择,并规范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无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毛病,就是应该标识。所以第一,我们的态度是非常赞成、支持标识制度,买与不买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第二,标识制度是要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这个标识制度告诉消费者的是 “这是转基因食品”,不是告诉你“警惕、小心这是转基因食品”,女口果是这样的话,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呢?

    吴建繁:国务院在2001年发布管理转基因食品的条例,2002年3月20日农业部又出了三个配套的法规。这几个配套的法规出台后,我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就进入了一个比较正规的轨道,比较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我们才开始真正地进入科学的管理。

    今年3月13日我们开了全市转基因产品的执法检查大会,向所有的商家和企业公布,我们要到市场抽查,凡是转基因产品没有标识的,都应到主管部门申请进行标识。4月份国家的行业标准出来了,所以前期的抽取样本都是按照国家推荐的标;隹抽取的。

    现在通过上市执法的监督检查,还有北京市十八个区县都对超市豆油为主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90%以上的都标识了。个别没有标识,有几种情况。一是对产品是否用了转基因原料并不清楚,二是不属于我们抽检的品牌,这样的豆油我们会按国家推荐的行业标:隹抽取样本,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是转基因的,就要求进行标识申请,甚至要进行处罚。对标识的产品,今后也要加大市场的抽样力度,监查标识情况是否符合批准标识规范化的标注方法,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目前批;隹进口转基因产品的90%是大豆油,转基因的玉米和番茄几乎就没有批;隹进口过。

    ,像我们担心的转基因大豆种子是没有批的,现在批的都是用于力口工原料的,但不可以做种子,审批过程中农业部是严格控制的。一旦批准了转基因番茄、玉米或者其他的转基因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会进行跟踪,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条例落实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下一步如何落实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我们最近和北京热线做了一期转基因的节目,热线非常火爆,很多消费者很感兴趣。我们也在搜集一些信息,;隹备下一步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上下工夫,比女口出一些小的宣传册和卡,举办相关的培训。

    认清中药的不良反应

    ——专家指出:用药不当是主因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事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以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种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近日,又出现了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的不实报道。这些都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阴影。难怪有人说:今天,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中药发生了不良反应,就是药物出现了问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的于智敏教授说,把滥用中药、误用中药,以及用了假药、劣药后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中药不良反应是不科学的。当然,中药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研究和重视,但如果简单的夸大,不利于中药的健康发展。

    从去年1月份开始,科技部开展了一项有关中药毒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于教授正是这一工作的负责人。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中药的毒性情况究竟如何,它作用于生物体后,对生物的损害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其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马兜铃酸造成肾损害的事件,于教授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按照中医的应用方法来分析,患者将龙胆泻肝丸当作保健品服用长达三四年,还有欧洲人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苗条霜减肥,有人竟使用11年之久,这都严重违反了中药的使用原则。中医对于同一种病症的治疗讲究守法不守方,即不能一个方子一成不变地长期吃下去,而是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药量、药味重新进行调整。如果患者痊愈,即可停止用药。

    于教授在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的综合分析后发现,药物使用不当占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误服伪品。一些中药真伪品非常相似,如果不能正确分辨,很容易发生误服。例如,商陆和人参相似,独角莲与天麻相近,但它们之间的药效却相差千里,如果误很,肯定会发生不良反应。

    其次,中药的品种和名称比较多,容易混淆。例如,仅五加皮一味药就有南五加、北五加、香五加之分。常用的五加为南五加,它是无毒的,作用与人参相同。而北五加有毒,香五加有小毒。如果医生在处方中不注明是哪一种,则会使患者发生中毒反应。

    再次,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也会出现问题。于教授说,目前来看,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此有较大关系。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临床医生采用大剂量处方,二是患者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药品炮制不当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上升。如果严格按照药物的炮制程序,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这样就可使患者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机会减少。选用剂型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反应。于教授说,有些药物应入煎剂,需要长煎久煎,但有的人为了省事,煎药的时间不足或根本就不煎而直接服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江湖郎中违反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原则乱给患者用药,患者个体的差异,以及违反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等因素也会引起中药的不良反应。

    于教授指出, 目前人们认为中药是安全无毒的传统观念,中药说明书中对药物疗效的大量叙述而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简单描写,都使人们放松了对中药安全性的警惕,这也是导致中药被滥用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同时,中医中药研究工作的停滞不前,某些医疗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一些医生的用药不当等因素,都加大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有专家就曾对某些医院门诊使用中药处方的剂量作过调查,超标用量的情况比较普遍。医生如果严格按照中医的方法给患者开处方,并明确交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的。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药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客观、规范地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于教授强调,中药不良反应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对中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此,药品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并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有关专家建议,中药生产企业必须重视用药安全问题,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注明产品的不良反应。专家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该掌握更多的正确用药的知识,千万不可乱吃中药,如果有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 百拇医药(孙丹平 茅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