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085777
药物疗疗效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5期
     药物疗效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有很多实例。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与大脑内神经介质的制造、转换和释放,即脑功能有密切关系。凡能影响脑细胞代谢作用的药物,均能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或心理状态,使人的神志、情绪、性格等发生种种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就具有这种效能,比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等。

    笔者曾遇到2例比较典型的病例:患者,女,33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她很能干,在单位小有名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为设计图纸彻夜不眠。因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之事,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使她整日里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烦躁失眠。她曾到医院精神卫生科就医,诊断为典型的抑郁症,但用许多抗焦虑药治疗都不见效。

    她信任中医,知道我是西学中的医生,就来找我义诊。我看到她表情焦虑,两眼发呆,面容困倦,便开导她大可不必给自己套上绳索。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波折,关键在于冷静地想一想,“生不再来,逝不可追”,百气自可消矣,这是强者的哲理与思索。马克思曾经说过:“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在复杂的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中,要心地坦率,善于搞好人际关系。俗话说:“人生像台戏,有缘才相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顷心的事,甚至受到伤害和误解时,若非原则性问题,就不要去斤斤计较,要容人容事,自我安慰和解脱烦恼。忧郁症不仅能治,还应该早点治。服用传统的中医药抗抑郁剂疗效是肯定的,这与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疗效紧密相关。她静心地听着我一番话,蓦然间,叫了声“阿姨,您的一番话开导了我,给我带来快慰感。我的心里平静多了,您开的中药一定会治好获至宝我的心理障碍”。
, http://www.100md.com
    我以辨证沦治拟定重镇安神、芳香开窍中药3帖,并向她讲明每味药的性味、归经、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她听得入神。果然只服了3帖药,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说明患者在求医问药时,心理因素所持的观念、态度等也能影响所用药物的效能,使药物本来具有的作用得到强化或弱化,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另一友人,年67岁,前年曾因患胃癌已手术。由于他整日忧心忡忡、悲观绝望,近日又发现高血压、心率快、呼吸急促,经常心口窝痉挛疼痛。我和他交谈后了解了病情,根据辨证论治,采用扶正抗癌、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草药3帖。同时向他讲解胃癌及高血压的病因、病理变化:当人们心情愉快时,体内扩张血管的物质释放增多,各脏器功能协调,皮肤、内脏血液供应良好,就会出现生命活力。当人们情绪不良时,就会展现出沉闷、悲伤、愤怒,这时体内收缩血管的物质释放增加,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各个器官供血减少、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呼吸急促,心、肾、脑缺氧可诱发高血压、脑出血、心肌梗死、胃肠痉挛等。美国生理学家亨利博士认为,人们的情绪消极,如悲伤、绝望、困惑、内疚等,能刺激大脑内的海马部位,海马部位又刺激脑垂体一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体内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干扰,使体内细胞不分敌我自相残杀,引起许多疾病。祖国医学论述:“百病皆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脾,忧伤肺”的观点与现代医学重视情绪致病是相吻合的。当他听完我这一段话后,说道:“你这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连服12帖中草药,他由忧郁寡欢转为精神振作,渐渐地心胸开阔,精神压力得以解脱。经过治疗心理障碍,他的血压也随之降到正常范围,心率逐渐稳定,心口窝疼痛也减轻了。由此可见,药物疗效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 百拇医药
    患者的心理因素何以会影响药物疗效?其原因在于人的心理作用可使肌体的机能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主要见于:用药治疗某些与精神因素有关联的疾病,如心血管病、溃疡病等时,病人的心态能强化或削弱药物的效能。再者是用药治疗某种精神症状为主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头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时,病人的心理暗示作用能直接影响到药物疗效的评价。药物疗效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实例中 不在少数。如有病人服用同样成分 的药物,价格高 的药效常优于价 格低的药物,进 口药物优于国产药物。有的病人在就医时,对年岁大 的老医生所开的药物自认为其疗效高于年轻医生开的同种药物。据报道,心绞痛患者如果从心理上对医生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以“安慰剂”——心理因素作为药物代替抗心绞痛药来治疗,那么80%以—卜的患者可起到同样的效果。癌症患者用此法止痛持续4个小时以上的达到77%。这些实际例子说明,人的心理因素确实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掌握心理因素影响药物疗效的机理,在临床上有一定意义。作为医生,在诊断治疗中除应做到准确诊断、用药对症外,还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病人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力求做到医患双方协调,避免病人心理上干扰药物疗效。作为患者也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百拇医药(张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