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丹田性豁达甘于淡泊获益多
与年长者交往能获取有益的人生教诲,能更好解读人生的奥秘;与年轻人为伍能保持年轻的心态,像他们一样朝气蓬勃。与著名老中医、海港医院退休中医科主任唐溶交往,是笔者10多年前撰写:《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史》的时候,与其结识并成为年龄悬殊的忘年交。唐老今年虚龄92岁。他主要以气功养生,单凭他的年龄,他的养生经验就值得一写。唐溶先生,浙江嘉善人,生长于国家多事之秋。1914年5月11日出生于平湖。从当地稚川中学毕业后,15岁只身到上海半工半读,白天在黄浦区纸张文教用品厂工作,晚上在商业夜校(中学)和冯明权国学专修馆进修。1933年考入并就读于中国医学院。1935年底,新中国医学院创建于王家沙花园,新校一派新气象,许多同学被该校不平凡的气象所吸引纷纷转学,许多他所敬仰的老师也转入该校,唐氏不甘落后,随之转入,读三年级秋季班。虽然在新校只读一年半,但是该校办学思想先进:“研究中国历代医学技术,融合新知;养成国医专门人才,增进民族健康”,确实使唐溶的学业获得较大的进步。实习期间师从名中医章次公先生更是获益良多。
1937年毕业回平湖,准备迎养老母到上海后有一番作为。谁料国事蜩螗,抗日战争爆发,烽烟四起,江浙一带首当其冲,交通阻断,进退维谷,既不能回归老家,又不能重返上海,只能滞留于嘉兴附近的濮院镇。他下乡行医,聊尽薄技,为当地百姓服务,遂与乡亲们结下“盘飧市远无兼味”,“隔篱呼取尽余杯” 的深厚的情谊。一年后几经曲折,终于绕道回到上海,在山东中路开设一家私人诊所。先在纸张业小范围行医,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1945年抗战胜利时,鸿鹄志远,他携儿带眷本图出国赴新加坡开拓业务,讵料飞机停飞,又不习海上风浪,船抵香港,滞留3个月,铩羽而折返上海,重振诊业,直至解放。
唐氏的学术思想认为:医生应该广泛接触临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