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子健康》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9272
宝宝不哭,听爸爸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母子健康》 2006年第10期
     宝宝哭了,怎么办?作为爸爸的你.难道是跟着宝宝的情绪一同烦躁?还是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到宝宝身上?或者是,对宝宝的哭泣不问不问?爸爸对孩子的耐心往往不如妈妈,但爸爸在家庭中又往往往占据家庭氛围的主导地位,而孩子的情感模式又是通过模仿建立起来的,所以,爸爸的耐心或者暴躁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心理成长.其实,让自己和宝宝一起成长,有的时候很简单,譬如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你的几句话就足够。

    让孩子一次哭个够

    误区一:

    宝宝不小心摔倒了,疼得哇哇大哭。传统的爸爸往往有两种反应。一是哄骗:“没事没事,吹一下就不疼了。”二是说教:“男孩子应该坚强,应该勇敢,不应该怕疼,不应该随便哭。”更糟糕的是呵斥:“不许哭!赶紧爬起来!”可是这几种“劝说”的结果往往是不仅不生效,孩子反倒哭得更厉害。面对哭声,本来缺乏耐心的爸爸僡发无计可施、烦躁不堪。

    误区分析:

    跌倒的孩子用哭闹表示他的疼痛感受,同时也用哭闹试图引起大人对伤情的关注和同情。这个时候,爸爸如果采用呵斥或者说教或者哄骗的方式来劝止孩子,孩子原本对同情的期望就会落空,所以会用加倍的哭声来宣泄自己不被理解和同情的委屈。

    等到有一天他发现哭闹没有用了,对用哭闹换取父母的同情这一方式彻底失望了,他也许会走到相反的极端,就是在自己与父亲之间设立一个感情屏障,使得父亲再难走进孩子的心灵。

    聪明的爸爸怎么做?

    首先表示同情。真诚地表示对他疼痛的理解:“哎呀,你这里确实红肿得很厉害,一定很疼吧?!”除了语言上的理解,还要及时做出身体上的抚慰。比如,温柔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用充满情感的肢体语言表达你对他伤痛的同情。如果他继续哭闹,也不要不耐烦地制止他,就那样地安静地抱着就好了,让他尽情地哭个够。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会感到自己被理解,由于心灵被理解所温暖,他身体上的疼痛会随之缓解,或者说身体的疼痛不被他继续关注和放大。这时,孩子的哭声自然就会很快降下来。

    这样做的长远结果是:

    孩子从爸爸耐心的抚慰中,学会了同情和理解。因为3岁前的儿童还不接受外界有意志地想控制他的作用,可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会无意识地感觉到他身边人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他通过情感接受别人内心的状态,然后从这样的感觉中开始去模仿大人的情感。因此,经常得到理解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会容易同情和理解别人的感受,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被当成是善解人意和易沟通的人。而你等待他哭泣的耐心过程,无形中是在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无言的等待,是比任何说教都最好的教材,孩子会从你的耐心中学习到耐心,在理解中学习理解,在尊重中学会对别人的尊重。

    听孩子信口胡言

    误区二:

    孩子哭醒了,对父母说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见一个长着尖牙的魔鬼。爸爸不屑一顾地说:“不用害怕,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魔鬼。”

    误区分析:

    ●这种说法并不能使孩子的恐惧感消失,相反,因为他的感觉不被理解和接受而使孩子不得不把对魔鬼的恐惧感埋在心里。

    ●大人用自己对世界的现成知识来取代孩子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对7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相当武断的行为。大人用自己语气肯定的结论结束宝宝的倾诉,相当于否定了宝宝正在努力建立起来的自我意识。不被倾听的孩子,渐渐会形成低自我价值倾向,也就是所谓的自卑人格。

    聪明的爸爸怎么做?

    只需要倾听,并且通过附和来让孩子把恐惧的事情都倾诉完。比如这时你可以说:“哦,是很可怕。那他的牙齿长得什么样子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通过对魔鬼的描述而把内心的恐惧感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对类似的事物渐渐不再恐惧。爸爸的耐心倾听给宝宝以安详的心理氛围。

    ●孩子感觉自己的认识被尊重,自尊得到了完整的保护。

    和孩子一起“扯谎

    误区三:

    宝宝不想起床上幼儿园,于是在爸爸妈妈忙碌的早上赖在床上哭闹。妈妈在试图说服孩子,爸爸则很不耐烦地打断,用命令的口吻呵斥:“不许哭,你必须去赶紧穿鞋!”孩子依然哭,急于上班的爸爸火冒三丈,举起手来威胁孩子:“不去你要挨揍!”于是孩子很委屈地收起哭声,可是他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误区分析

    ●对待孩子的不合作,威胁的方式可能暂时奏效,可是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自闭自卑的性格。

    ●爸爸的急躁会使得正在学习情感的孩子也变得急躁。

    爸爸需要怎么做?

    无论内心怎样着急,这时候都要蹲下来温柔地问孩子:“你是不是感觉不舒服?”这时的宝宝为了寻找不起床的借口可能会信口胡言“嗯,我肚子有个虫子。”

    爸爸哦(表示理解),原来有个虫子。

    孩子:虫子在这儿呢! (孩子摸了摸肚子的一个部位)

    爸爸(认真地摸了摸)嗯,在这儿啊?

    孩子:满肚子都是,快长到脖子了。

    爸爸:哦,一个虫子,而且还往上面长啊?

    孩子:嗯。

    谈话进行到这时,宝宝可能已经失去了对话的兴趣,因为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倾吐了自己(不想起床)的想法了。这时,爸爸可以转移“虫子”的话题接着说:“起床真的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我真的很欣赏你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

    有的时候,孩子信马由缰地说些不合逻辑的事情,其实只是为了找一个借口。这时爸爸不要大惊小怪,只当成一个游戏跟着孩子把谎一起扯下去就好了。这样做的结果是:

    ●爸爸的耐心给了孩子心理转变的缓冲时间。

    ●孩子因为谎言没有被戳穿而感到了自尊。

    跟孩子一起做选择题

    误区四:

    在公共汽车上很挤,天气又闷热,宝宝口渴得不行,就开始哭着要水喝。尴尬的是,他们带的水已经喝完了,而这时车在高速公路上,无法下车买水,宝宝的哭闹引得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了不满的目光,烦躁的爸爸威胁孩子说:“不许哭!再哭就把你扔到窗外!”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误区分析:

    宝宝的痛苦不被理解,身体的痛苦力口上了心理的痛苦,于是就倍感委屈。

    恐吓的方法,压抑了孩子的正常诉求,会导致孩子以后不敢也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聪明的爸爸怎么做?

    这时,聪明的爸爸会给宝宝出了一道选择题:“咱们下车后就去买水喝,你说你要滋溜滋溜地小口喝呢?还是咕咚咕咚地大口喝?”孩子会为这个游戏感到兴奋,立即回答:“我要咕咚咕咚地喝!”爸爸说:“想要咕咚咕咚地喝,咱们就必须要再忍耐一会儿,你能跟爸爸一起忍耐么?”这时的宝宝已经沉浸在下车后大口喝水的美妙想象中了,于是不再哭闹,而是耐心地等待汽车到站。

    解围哭闹小窍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一个选择题,让他在选择的游戏中体会到快乐,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暂时忘掉目前的困境。

    跟孩子一起保持安静

    误区五:

    周日,单身爸爸不得不带着孩子加班,可是又怕孩子在办公室哭闹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愚蠢的爸爸会说:“到那里可不许闹啊!要是哭闹就让警察把你带走。”

    误区分析:

    威胁的方式会让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

    聪明的爸爸怎么做?

    爸爸在出门前应该事先跟孩子讲清楚,跟爸爸去公司,一定要保持安静。如果只做口头的协议,是不能保证到时候孩子会严格遵守的。所以,爸爸就要事先征询孩子的意见“我怎样协助你才能让你一直保持安静?”也许孩子会提议拿一堆画纸画笔,让他静静地画画。可是孩子的注意力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爸爸要事先跟孩子协商:“让我们看看你的忍耐力有多强?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了,就小声告诉我,我们可以到大厅外面去走走。”

    预防哭闹小窍门:

    1.与孩子定好一个双方可以感受到默契的协议。

    2.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玩具)。

    3.在孩子的忍耐力到极限的时候,及时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和理解。

    4.随时赞扬孩子的表现:“孩子,你的忍耐力真的很让爸爸吃惊,爸爸很为你感到骄傲。”, http://www.100md.com(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