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子健康》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75196
当宝宝带回了幼儿园的东西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母子健康》 2008年第4期
     当宝宝某一天突然把幼儿园里的东西带回家,妈妈是不是心里特别急呢?不会吧,宝宝不会被扣上“小偷”的帽子吧?

    妈妈把彬彬接回家,帮他脱大衣的时候,发现衣袋里有个硬硬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个小小的玩具车。

    这不是家里的玩具,妈妈问彬彬是哪来的,彬彬回答说:“是幼儿园的。”“你怎么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了 ”妈妈一听就急了,这可不是好行为,一定要严加管教。“幼儿园的玩具不是你的,不能拿,你懂不懂?”彬彬被妈妈严厉的态度吓坏了,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委屈地哭了起来。

    在妈妈的潜意识里,一定有个字若隐若现,只是她没有勇气直接说出来,那就是“偷”字。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并且也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其实,这真是小题大作了,妈妈们大可不必有过多的担心。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都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原因1 无意行为——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人囊中,就像从路上捡回一个小瓶盖一样。对于喜欢的玩具,孩子可能是在幼儿园里没玩够;或者一直想玩,但却被别的小朋友“占”着;或者想“独霸”这个玩具,只能他自己玩。

    专家解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物品的“所属”概念。看到某个玩具,也许孩子只能从“这是我喜欢的玩具”或“这不是我喜欢的玩具”这样的维度进行划分,而不会想到“这个玩具属于谁?”在这些孩子的思维里,还没有什么“属于别人的玩具”,更别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概念!所以,三四岁的孩子在一起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抢玩具,不管是谁的玩具,只要是他喜欢的,他就要抢来并毫不犹豫地据为己有!

    怎样做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有意“偷拿”的意识和能力,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所以,父母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孩子严厉斥责。

    ●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这个东西是幼儿园的,它的“家”在幼儿园。幼儿园的东西是给所有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用的,而不是只给他一个人的。如果家里有类似的东西,拿出来给孩子看,让他更直观地明白,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幼儿园的。

    ●让孩子懂得,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与孩子游戏,需要用他的某个玩具或用具时,可以说:“妈妈用一下你的蓝色蜡笔,行吗?”

    ●第二天和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幼儿园老师,或者让孩子主动送它“回家”,并与老师沟通。如果老师能够先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的行为,再教育他以后不能再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原因2有意行为……自我

    五六岁的孩子把幼儿园东西拿回家,很多情况下,明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专家解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获得了物品“所属”的概念,知道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的;孩子已经了解到,如果想玩或使用一下属于别人的东西,要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等等规则。但是由于五六岁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还比较差,所以他们有时会做出违反游戏。

    控制能力差

    规则的行为,例如因为抵挡不住诱惑,偷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还不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含义,所以才会轻易违反了规则。

    怎样做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除了培养孩子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明确不能未经允许拿幼儿园的东西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教育孩子。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时,千万不要打骂孩子,但要严肃对待,并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把东西送回幼儿园,以后连续几天不再拿东西回家,还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因为从家里得不到,而“惦记”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

    ●经常检查孩子的衣袋、书包里是否有来历不明的小东西,发现后要及时问清楚。最好是在接孩子的时候就检查,一旦发现,当时就可以还给老师。

    ●如果孩子经常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就要与老师沟通,观察孩子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比如有的孩子只是看到大人或电视上有人经常顺手牵羊,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模仿,教育起来也就会容易些。

    注意事项

    无论孩子是因为以上哪种原因而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父母在处理这件事时,还有两点必须考虑到——

    询问时的态度

    ●避免造成“审问”的局面。这样会给孩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迫使孩子说谎,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父母不要想当然地跟孩子讲,自己认为是怎么怎么回事,而只是让孩子回答是与否,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口,就更不能心急,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

    与老师的沟通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可以淡化这件事,不必当个多大的事跟老师认真地讨论处理办法。

    ●如果因为担心老师知道后对孩子态度不好而刻意隐瞒,孩子极有可能会把第二件、第三件东西带回家。, http://www.100md.com(刘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