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子健康》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953248
恰当的爱是一种能力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母子健康》2016年第9期
恰当的爱是一种能力
恰当的爱是一种能力

     职业心理咨询师;著名的心理行为训练专家;清华大学总裁班、北京大学总裁班特聘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创业成长论坛特聘讲师;南开大学EDP中心特聘讲师;天津人力资源协会特聘讲师;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心灵密码》合作机构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

    当爱成了控制之爱

    一个孩子的出生对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个娇嫩的小生命一落地,就几乎占据了母亲的全部关注,成为邻里之间谈论的永恒话题;那个一贯坚强的父亲抱着这个代表生命延续的婴儿也开始眼角湿润,喃喃低语。

    凝视着这个家庭的“VIP客户”,父母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憧憬。

    在爱的期盼中,孩子逐渐长大了。也许是这个爱太浓了,也许期盼太高了,也许是父母需要弥补的缺憾太多了,其结果就是父母计划按照自己的设想塑造出一个关于孩子未来的完美人生,这时我们把这种爱叫作控制之爱 。

    “我还不是为你好?”

    “爸爸妈妈还会害你不成?”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你懂什么?按我说的做!”

    这时,孩子身上像有一根绳子被父母牵在手里。也许,是父母希望孩子少吃苦,也许是父母希望儿女少走弯路,也许是父母觉得孩子还不够成熟,总而言之,孩子的一切都要由父母来做主。

    小张是个24岁的新员工,他苦恼于不知道该如何与同事建立关系。在聊天中,他透露了自己儿时的生活状态:爸爸是个军人,在家中也像在部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他人。小张从小就成了邻居、老师眼中懂事的乖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小张作为“别人家的孩子”屡屡成为同学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他为了维持父亲的骄傲也越来越会观察父亲所发出的任何信号,以迎合的态度来满足父亲的种种期望。直到今天,努力和其他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他却被同事们疏远,因为他们感觉小张“很假”。小张感到非常委屈,“我只是希望他们喜欢我,我不知道是我哪里做得还不够好”。

    以控制为名的爱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极端的结果是把孩子培养得如同牵线木偶。孩子丧失了自我独立的能力,一旦远离父母屏障的保护,就像没有安全感的幼儿,在野外瑟瑟发抖。父亲的强势,让小张习惯了依附。从小到大,上学、报考学校、来到单位这些事都是父亲做主,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做,而忘记了自己想怎么做。另一种极端的结果是因家长过度地限制导致孩子出现报复性叛逆,他们夸大自我的个性,非常强调自己的喜好,出现从“乖宝宝”到“恶魔”的极端转化。

    小美自小乖巧听话,可到了十几岁后却变得妈妈不敢相信这还是自己以前那个懂事、乖巧的宝贝女儿了。打扮怪异,浓妆艳抹成了这个青春少女的典型标志,看到妈妈对于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束手无策,小美变得更加横行无忌。其实,小美只是以这样的行为来证明自己长大后的独立,以“恶魔化”的方式来反抗母亲的控制,并且在母亲的无奈、沮丧中体验报复的快感。

    该如何去爱?

    该如何去爱?这成了父母们深深思索的问题。

    有一种爱叫放手,那么是不是应该完全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成长才是真爱呢?放手不是放任,而是大手拉小手的关爱。父母是港湾,给孩子提供远行的助力;父母是高山,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能看到更美的风景;父母是一本书,让孩子体味到做人做事的内涵。

    孩子如同小树,父母如同园丁,幼儿时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父母要撑起一片天,给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建立充分的信任,为以后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基础。

    孩子慢慢长大,耳濡目染之下,接受的信息增多,父母要逐渐加以管束,修剪枝叶是为了让小苗能够长得刚正。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有云:“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时候要先教孩子做些基础的事情,养成勤劳的习惯,教会孩子基本的礼仪,培养他们担负起力所能及的责任。

    小苗长成小树,园丁不再呵护备至,但需定期巡视,关注小树的成长,防止小树长歪。成长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超越过程中,人的自身会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

    当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园丁就很少关注了,其将独立面对自然的洗礼,面对雨雪风霜的考验。

    那么,从倍加呵护到完全放手之间,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爱呢?

    学会欣赏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与其总夸别人的孩子,不如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新加坡有一部电影叫《小孩不笨2》,在影片中,开始被父亲认为一无是处的成才,因喜欢武打,最终代表新加坡出赛,赢得世界武打冠军。虽有艺术成分,但现实中亦不乏其例,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喜欢,都有可能做出成绩。欣赏,是种能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融洽关系;欣赏是种动力,可以促使孩子更加自信,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

    所有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爱是种能力,邓颖超曾经告诫过我们:“母亲的心总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话,那结果就适得其反。”

    关注成长

    竞争的世界是残酷的,我们为了在竞争中存活,拼命赶超。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有时过分关注了比赛的结果而忽略了体会成长的过程。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如果横向与他人对比,爱因斯坦的板凳没有其他同学的作品好,会使他痛苦;而爱因斯坦所采取的是纵向与自己的过去对比,发现板凳越做越好,能发现自己努力后的进步。

    “你同学都考90分以上,你怎么才考80分?”会让孩子沮丧。

    “你上次考了75分,这次考了80分,进步了5分哦,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小孩自豪。 (梁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