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心”的对话(2)
要重视“孝”的内涵
田仁迪(育仁心理工作室):对敬老院与孝顺关系问题的争论,反映出在养老社会化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取向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发生的冲突。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仅仅是减轻了子女物质和生活上尽孝的负担,但并没有取代精神上尽孝的责任和义务。送老人进养老机构是否孝顺,关键看动机,是为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和护理,还是为了遗弃老人。而动机如何则看后续行动,看子女能否一如既往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继续关心老人。在新形势下谈论孝道,不能只看“孝”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要重视其内涵。注重生命质量,让老人安宁舒适地走完生命历程才是子女献给老人最大的爱。
“孝心”调查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曾经对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进行了一次“孝心”调查,在上述7个城市抽取60岁以上老人、30~59岁中年人、15~29岁青年人三类样本,进行有关孝道的研究,共收回问卷5512份。
只有2%的人认为要“照顾父母的心理健康需要”
在孝道概念方面,该调查侧重研究中国人对父母、祖父母的孝道,以及子女、孙子女对孝道的期望。其中“期望政府支援长者的”认同度最高,达95%;其次是“对社会人士照顾父母的认同”和“对长者在居住环境上要沟通”,占87%;排名第三的是“照顾父母”,占85%,而只有2%的人认为要“照顾父母的心理健康需要”。
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
在孝道实践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