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醇提与水提部位利胆保肝药效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实验结果同时显示,两部位低剂量组所有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中剂量组所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均有一定量效关系,但高剂量组仅部分指标改善,与王氏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初步分析与大剂量的栀子及大黄具有一定的肝毒性有关。栀子、大黄及其所含的栀子苷、蒽醌类成分,虽然是利胆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10-11],但是剂量过大又具有一定的肝毒性[10,12]。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93.
[2] 梁会.茵陈蒿汤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1):69-71.
[3]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84-185.
[4]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200-201.
[5] 王立强,王喜军.茵陈蒿汤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对小鼠保肝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200-201.
[6] 史红,程丽艳,叶益萍,等.“茵陈蒿汤”复方有效部位群的提取及药效筛选[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12(4):19-24.
[7] Paumgartner G, Beuers U.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 Clin Liver Dis,2004,8(1):67-81.
[8] 李兰芳,金亚宏,原桂东,等.茵陈蒿汤分煎、合煎对利胆及腹腔巨嗜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39-41.
[9] 王喜军,王萍,孙晖,等.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7,35(4):17-21.
[10] 张海燕,邬伟魁,李芳,等.栀子保肝利胆作用及其肝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10-2614.
[11] 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38,1568.
[12] 郭鹏,张铁军,朱雪瑜,等.大黄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减毒对策[J].中草药,2009,40(10):1671-1674.
(收稿日期:2012-03-20,编辑:华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