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76633
以斜方肌起止点为针刺主要靶点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房连强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2.2 2组颈肩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225)。见表2。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300.00,Wilcoxon W=765.00,P<0.05,2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外邪侵袭、慢性劳损等原因致使项部经气不利,经络痹阻,气滞血瘀,致使气血失和不能荣于头目,脑失所养,故眩晕时作。《灵枢·大惑论》云:“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证治准绳》云:“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颈性眩晕患者多存在脊柱力学平衡失调,而颈部浅层斜方肌最易被累及,形成肌肉痉挛及慢性劳损点,导致颈肩部疼痛,低头及颈部侧屈、旋转等活动受限,甚则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斜方肌病变互为因果,并常形成恶性循环。选取斜方肌起止点穴位或治疗点多位于膀胱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督脉上,它们循行颈项肩背部,针刺可调节经脉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镇痛醒脑的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