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76619
黄衍寿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黄衍寿;慢性心力衰竭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0.041

    中图分类号:R259.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0-0089-02

    黄衍寿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年,在心脏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师临证,获益良多。现将黄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黄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六淫及饮食劳倦损伤心体所致,包括气(阳)虚、血瘀、水停。《素问·举痛论篇》云:“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说明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气虚,进而气损及阳,终致他脏阳虚而使病情恶化。阳虚也可进而损及于阴,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加重病情。气虚不能行血、水液不能输布,形成血瘀、水停,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心主血脉。血能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有赖于心气之充沛与肺主治节功能正常;若心肺气虚,心阳亏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脉瘀阻。肺脉瘀阻,不能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脉瘀阻,则运化失司,生化不能;肝脉瘀阻,则不能疏泄;肾脉瘀阻,则肾不纳气,不能化气行水,从而产生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如气促、胸闷、心悸、下肢水肿、胁下痞块等。因此,临证务必抓住气虚阳虚这一病理关键。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瘀血。因心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脏腑经络瘀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