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1)
关键词:中医药;肿瘤;诱导分化;微环境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06-02
迄今为止,一系列针对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取得某些成果,但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转变策略,不能单靠消灭肿瘤,还应该和肿瘤“和平共处”。如Gatenby[1]将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化生态学上治理有害微生物相比较,认为消灭肿瘤实际上会加速癌抵抗和复发的出现,因此,控制肿瘤可能比消灭肿瘤更重要。我国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亦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中国治癌模式”,强调在最大限度消灭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的同时,重视对少量残余肿瘤的调变及肿瘤宿主机体的改造(如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争取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降低侵袭转移潜能,使肿瘤宿主机体不适合肿瘤的生长[2]。而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内环境正是中医防治的优势所在,与现代医学消灭肿瘤的方法相结合,目前临床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思路的转变或许可以成为探索肿瘤治疗途径的一个方向。
1 消灭与改造
近几十年来,对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疗法,其中综合治疗的主体仍是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消灭肿瘤”为主要目的的疗法,配合生物及中医中药等辅助性治疗,尤其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以减毒增效为主的作用更有价值。尽管单纯应用中医药进行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目前尚无大量受认可的临床研究数据,但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
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从手术治疗肿瘤的历史来看,尽管某些局限性的肿瘤单纯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根治术”甚至“超根治术”的情况下,仍出现远处的复发转移,这表明早期肿瘤即属于全身性疾病。即使采用综合治疗以尽可能去除肿瘤细胞,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肿瘤的复发转移而死亡,因此,试图完全消灭肿瘤细胞并非治本之道。
由于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当放疗或化疗等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时,一方面,部分肿瘤组织中心的细胞因缺氧或缺乏血供并未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治疗不敏感的部分肿瘤细胞进一步增殖,或通过DNA修复等方式增强耐药反应,如此反复,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往往培养出类似于“超级细菌”的“超级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更高,而且对治疗没有反应,从而加速患者的死亡。目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10ZX09102-216)
通讯作者:花宝金,E-mail:huabaojin@sohu.com
前有研究表明,针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可出现耐药现象,而当停止治疗的时候,耐药即消失;另外,敏感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也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敏感肿瘤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1]。
消灭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肿瘤,在部分患者身上却表现为缩短其生存时间,反而不如带瘤生存。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但需要消灭肿瘤,对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需要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环境,从而使长期带瘤生存成为可能。中医辨证论治强调平衡的观念,在肿瘤治疗上体现为平衡人体和肿瘤的状态,从改造肿瘤和改造肿瘤的微环境入手,使人体和肿瘤之间重新恢复一种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肿瘤细胞不增殖或增殖缓慢,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 改造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化障碍,即由于某些内外因素激活了原癌基因,引起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断,从而返回原始胚胎细胞表型,即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状态,其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去分化和过度增殖的结果。1960年,Pierce[3]首先发现小鼠睾丸畸胎瘤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良性的正常细胞,开启了进行诱导分化研究的思维方向。1978年,Sachs[4]发现小鼠白血病细胞系的异常分化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可以发生逆转,这些物质可以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因此提出了分化治疗(differentiation therapy)的概念。诱导分化疗法是指应用各种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逆转其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表型,使其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或肿瘤逆转,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相继证明维甲酸和异构体维甲酸作用于HL260和U937细胞株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我国的王振义教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了72%的完全缓解,使临床应用诱导分化剂治疗白血病成为一种可能[6]。另一种由中药砒霜发展而来的三氧化二砷(As2O3)被制成“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之后张鹏等采用单一的As2O3注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获得较高的疗效[7]。这两种药物成为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目前的诱导分化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维甲类化合物,由维生素A衍生而成,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等;②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等;③极性化合物,如二甲亚砜、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④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⑤中药提取物,如皂苷Rh2、大蒜油、丹参酮、大豆苷元等;⑥其他,如丁酸钠、苯乙酸、维生素D3等。
除应用于白血病外,在实体肿瘤的研究上,诱导分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恶心淋巴瘤等,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诱导分化剂的作用[8]。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主要是正与邪的失衡。邪可由内生,亦可由外来。正常情况下,组成人体并行使生理功能的精、血、津、液等即为正气,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如代谢异常或处于不当的位置,而产生气逆、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便转化成了邪气。如《医经秘旨》所言:“要知邪气即吾身中之正气,治则为正气,不治则为邪气。”而外来的“六淫之邪”,“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正常的六气“至而太过”,或“未至而至”,使其性质由正而归邪。恶性肿瘤细胞正是这一正邪转化的典型表现,正常的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变成具有恶性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 http://www.100md.com(陈赐慧 花宝金)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06-02
迄今为止,一系列针对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取得某些成果,但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转变策略,不能单靠消灭肿瘤,还应该和肿瘤“和平共处”。如Gatenby[1]将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化生态学上治理有害微生物相比较,认为消灭肿瘤实际上会加速癌抵抗和复发的出现,因此,控制肿瘤可能比消灭肿瘤更重要。我国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亦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中国治癌模式”,强调在最大限度消灭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的同时,重视对少量残余肿瘤的调变及肿瘤宿主机体的改造(如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争取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降低侵袭转移潜能,使肿瘤宿主机体不适合肿瘤的生长[2]。而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内环境正是中医防治的优势所在,与现代医学消灭肿瘤的方法相结合,目前临床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思路的转变或许可以成为探索肿瘤治疗途径的一个方向。
1 消灭与改造
近几十年来,对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疗法,其中综合治疗的主体仍是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消灭肿瘤”为主要目的的疗法,配合生物及中医中药等辅助性治疗,尤其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以减毒增效为主的作用更有价值。尽管单纯应用中医药进行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目前尚无大量受认可的临床研究数据,但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
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从手术治疗肿瘤的历史来看,尽管某些局限性的肿瘤单纯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根治术”甚至“超根治术”的情况下,仍出现远处的复发转移,这表明早期肿瘤即属于全身性疾病。即使采用综合治疗以尽可能去除肿瘤细胞,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肿瘤的复发转移而死亡,因此,试图完全消灭肿瘤细胞并非治本之道。
由于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当放疗或化疗等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时,一方面,部分肿瘤组织中心的细胞因缺氧或缺乏血供并未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治疗不敏感的部分肿瘤细胞进一步增殖,或通过DNA修复等方式增强耐药反应,如此反复,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往往培养出类似于“超级细菌”的“超级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更高,而且对治疗没有反应,从而加速患者的死亡。目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10ZX09102-216)
通讯作者:花宝金,E-mail:huabaojin@sohu.com
前有研究表明,针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可出现耐药现象,而当停止治疗的时候,耐药即消失;另外,敏感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也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敏感肿瘤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1]。
消灭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肿瘤,在部分患者身上却表现为缩短其生存时间,反而不如带瘤生存。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但需要消灭肿瘤,对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需要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环境,从而使长期带瘤生存成为可能。中医辨证论治强调平衡的观念,在肿瘤治疗上体现为平衡人体和肿瘤的状态,从改造肿瘤和改造肿瘤的微环境入手,使人体和肿瘤之间重新恢复一种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肿瘤细胞不增殖或增殖缓慢,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 改造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化障碍,即由于某些内外因素激活了原癌基因,引起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断,从而返回原始胚胎细胞表型,即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状态,其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去分化和过度增殖的结果。1960年,Pierce[3]首先发现小鼠睾丸畸胎瘤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良性的正常细胞,开启了进行诱导分化研究的思维方向。1978年,Sachs[4]发现小鼠白血病细胞系的异常分化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可以发生逆转,这些物质可以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因此提出了分化治疗(differentiation therapy)的概念。诱导分化疗法是指应用各种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逆转其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表型,使其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或肿瘤逆转,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相继证明维甲酸和异构体维甲酸作用于HL260和U937细胞株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我国的王振义教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了72%的完全缓解,使临床应用诱导分化剂治疗白血病成为一种可能[6]。另一种由中药砒霜发展而来的三氧化二砷(As2O3)被制成“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之后张鹏等采用单一的As2O3注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获得较高的疗效[7]。这两种药物成为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目前的诱导分化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维甲类化合物,由维生素A衍生而成,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等;②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等;③极性化合物,如二甲亚砜、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④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⑤中药提取物,如皂苷Rh2、大蒜油、丹参酮、大豆苷元等;⑥其他,如丁酸钠、苯乙酸、维生素D3等。
除应用于白血病外,在实体肿瘤的研究上,诱导分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恶心淋巴瘤等,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诱导分化剂的作用[8]。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主要是正与邪的失衡。邪可由内生,亦可由外来。正常情况下,组成人体并行使生理功能的精、血、津、液等即为正气,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如代谢异常或处于不当的位置,而产生气逆、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便转化成了邪气。如《医经秘旨》所言:“要知邪气即吾身中之正气,治则为正气,不治则为邪气。”而外来的“六淫之邪”,“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正常的六气“至而太过”,或“未至而至”,使其性质由正而归邪。恶性肿瘤细胞正是这一正邪转化的典型表现,正常的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变成具有恶性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 http://www.100md.com(陈赐慧 花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