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4174
基于分类关联规则的中药功效与药味关联关系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杨雪梅 赖新梅 陈梅妹 林端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为中药药性五味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味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 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 980味中药的五味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效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5%,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 共挖掘出涉及甘、辛、苦3种药味的分类关联规则21条。具有生津止渴、补气、补阴、润肺、补肺、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止咳、补气&补血、润燥、除烦、补脾益气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甘”;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温中、散寒止痛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辛”;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止痛&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苦”。结论 本研究挖掘出的功效与甘、辛、苦三味之间的关联规律完全基于大量中药数据,后续还需通过各种试验多方验证以构建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关键词:五味;中药功效;分类关联规则

    中图分类号:R2-05;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31-04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Y0030);福建省教育厅课题(JA09130);福建省卫生厅重点项目(wzzsj0901、wzzsj0902)

    通讯作者:林端宜,E-mail:yxm_wj@sina.com

    五味理论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以四时五味的宜忌和过食五味出现不良后果为主要内容,而五味作为药性理论的提出首见于《内经》。《内经》系统论述了五味的作用及其阴阳五行属性,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