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虚证候要素的专题论坛“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证候模式内涵探讨(2)
脾主运化、主肌肉而为后天之本,“脾气散精”即从饮食水谷中摄取精微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摄入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转输及其向气血津液转化等一系列生命过程离不开脾胃运化和化生(类似机体内各种酶的催化作用和能量代谢正常)。若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不足,则脏腑、肌肉无以充养,极易导致各脏腑生理功能减退(类似组织器官及肌肉代谢相关酶活性降低,能量代谢水平降低),这亦可以解释临床上脾虚患者出现的食少运迟、萎黄消瘦、倦怠乏力、声低气怯、神思衰弱、恶风怕冷等症状。研究表明,长期耗气加饥饱失调法复建的脾虚模型大鼠,表现为心肌、肝脏、胃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b、c、c1均降低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表明脾虚病理状态下可导致各器官线粒体DNA损害,细胞色素氧化酶减少,机体能量代谢减少[12]。提示脾虚证的发生涉及机体不同组织细胞酶活性和能量代谢的降低。3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证候模式的建立
“脾病(虚)”可诱发或导致机体多系统、多组织、多器官生理功能的紊乱或失常,这种病机演变特征在诸多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灵枢·本神》云:“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