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心肝脾理论探讨癌性疼痛辨治(1)
关键词:黄帝内经;癌性疼痛;心;肝;脾;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88-03
癌性疼痛主要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有关组织引起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疗法,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和中医药疗法;另一类是非药物疗法,包括常见的放射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热疗法、心理疗法等。其中,中医药疗法以其可靠的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等优势已经被广泛接受。
中医学对癌性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是“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治疗上以“通”为基本大法。但临床常见癌性疼痛散发于全身或仅局限于某一固定位置,其病位不一,病性复杂,虚实相兼,发病往往与多个脏腑有关。其中,心为君主,主司神明;肝为将军,主疏气机;脾为中土,主化水湿。三者与癌性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治疗上当兼顾心、肝、脾三脏的生理病理特性,清心、调肝、健脾,以通调五脏六腑,抗癌止痛。故笔者试从《黄帝内经》有关心、肝、脾理论探讨癌性疼痛的中医辨治。
1 从心论治,清热止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痛痒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