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149136
臌胀片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的 观察臌胀片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臌胀片联合替比夫定)和对照组(替比夫定),均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ALT、AST、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有CK升高,其中治疗组13例(32.5%),对照组24例(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臌胀片与替比夫定联合用药后,其减毒增效作用显著。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e抗原;臌胀片;替比夫定;减毒增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1]。目前,我国应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其中替比夫定为高度特异性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左旋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能力强、起效快、相对较高的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而言)、耐药率低等优点[2-4]。然而,近年来有关替比夫定相关性肌酸激酶(CK)升高及肌病报道也引起了临床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我们运用臌胀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专项(072103810804)

    观察其抗病毒疗效及对CK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按1∶1比例,由SAS统计软件包模拟产生随机数字表,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根据随机数序号依次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58岁,平均(34.0±9.1)岁;病程2~18年,平均(6.3±3.1)年。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6岁,平均(33.0±9.2)岁;病程2.5~17年,平均(5.8±2.2)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及HBV-DNA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①慢性乙肝病史6个月以上,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②2×正常值上限(U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ULN,总胆红素<2×ULN;③105 copies/mL≤HBV-DNA≤109 copies/mL。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脾虚血瘀证诊断标准。主症:脘腹胀满、胁肋刺痛或胀痛;次症: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肝脾肿大,面色晦黯,肝掌,蜘蛛痣;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涩。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医师调研,且能完成必要的临床项目。

    1.5 排除标准

    ①有失代偿肝病者;②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者;③药物性、免疫性、酒精、遗传性等其他原因所致肝病和肝癌患者;④已经诊断或怀疑有肌炎或肌病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半年内接受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治疗的患者;⑦年龄<18岁或>60岁;⑧严重心、脑疾患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臌胀片(由丹参、赤芍、当归、郁金、龟甲、鳌甲等组成,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提供,豫药制字z04010213),每日3次,每次8片;替比夫定600 mg(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028),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单纯服用替比夫定6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年,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保肝降酶、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疗效性指标:肝功能,HBV-DNA(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血清CK,乙肝五项指标(采用ELISA法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CK分别于入选时及治疗4、12、24、48周时检查;HBV-DNA、乙肝标记物分别于入选时及治疗12、24、48周检查;临床症状、体征等每月检测1次,并记录不良反应。②安全性指标:血、粪、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分别于入选时和结束时各检查1次。所有实验室指标均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2.3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HBV-DNA及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次要疗效评估指标包括血清ALT变化情况。完全应答: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检测不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部分应答: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105 copies/mL,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HBe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未达到以上应答者。

    2.4 药物相关性肌酸激酶升高的毒性分级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无统一分级标准,参照文献[7-9],将替比夫定相关CK水平升高分为4级:1级为(3~5)×ULN,2级为(5~7)×ULN,3级为(7~10)×ULN,4级为≥10×ULN。, 百拇医药(王会丽等)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