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2期
编号:13141072
我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2期
     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与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临床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胆系统等症状。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严格执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2-0119-03

    中药注射剂具有疗效迅速、剂量准确、无消化道吸收过程的影响、适宜口服不便的急症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随之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被关注。笔者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0例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加以归纳总结,旨在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良反应判断的指导原则,至少符合以下原则:①不良反应在用药后发生;②符合这种不良反应类型;③可以用患者的病理状况、合并用药、并用疗法、曾用疗法来解释;④停药或减量几年后不良反应有所改善;⑤再次出现同样反应[1]。另剔除同一病例不同时段重复报告。基于上述原则,抽取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0例报告。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78岁。

    1.2 统计方法

    将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性别、年龄、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有效信息,应用Excel软件统计,同时辅以文献追溯法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18岁23例(男13例,女10例),占19.2%;18~30岁14例(男9例,女5例),占11.7%;31~40岁16例(男10例,女6例),占13.3%;41~50岁14例(男10例,女4例),占11.7%;51~60岁24例(男13例,女11例),占20.0%;61~70岁23例(男12例,女11例),占19.2%;>71岁6例(男3例,女3例),占5.0%。用药后发生时间见表1。

    2.2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本次抽查的120例不良反应多以皮肤及黏膜系统不良反应为主,详见表2。另外,120例不良反应当中提及有过敏史36例,无过敏史的74例,另有10例未提及过敏史。

    3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3.1 药物因素

    3.1.1 药物成分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多为原药材提取的复方制剂,药物杂质或有效成分自身常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部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系其所含有效成分相所致。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品种均含有绿原酸,而绿原酸是一种高致敏性抗原物质,对人体产生高致敏反应。静脉给药时易导致抗体大量产生,这类药物抗原抗体倾向性结合的程度比其他药物或其他给药途径更为严重。

    3.1.2 原材料 同种中药材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别迥异,如大黄的药物来源就有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等;另外,药材质量还受采收季节、贮存条件、加工炮制等多方面影响,变质药材、伪品增加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3.1.3 制备工艺 由于中药自身成分复杂,且成分多,涉及生物碱、蒽醌、苷类等复杂化合物,提取工艺复杂。药物提纯、杂质去除及药品质量控制对不良反应发生都有直接影响。另外,制剂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附加剂(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等)及药物自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水解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杂质和代谢物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诱发机体超敏反应。同时注射用溶剂的制备不当也可能使注射剂中混入热原,使人体产生寒战、高热、骨骼肌疼痛、多汗等热原反应,严重时会出现昏迷、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3.1.4 药理作用 中药的有些成分引起的药理作用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如华蟾素的水溶性成分含有大量的吲哚生物碱,如5-羟色胺(5-HT)、蟾蜍特尼、蟾蜍色胺、蟾蜍硫黄等,发生局部静脉反应的原因可能为5-HT刺激神经末梢痛觉感觉器,引起静脉挛缩而致疼痛,长期药物刺激导致静脉非特异性炎症;恶心、纳差为5-HT导致肠道平滑肌收缩所致;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蟾蜍色胺及蟾酥中极少溶于水的蟾毒配基引起肾上腺素的释放及增加人体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所致。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α和β1受体,增加窦房结兴奋性、心肌的收缩性和房室结的传导性,导致心率增快,收缩力增加,部分窦房结敏感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

    3.2 使用因素

    3.2.1 未辨证施治 中药注射剂本质是中药,其特点是纠正偏性,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3.2.2 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因化学成分、酸碱度等变化使注射剂中微粒数剧增,人体毛细血管中沉积大量不溶性微粒,引起毛细血管阻塞、缺氧、缺血反应,引起微血管炎、静脉炎等,还可引起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

    3.2.3 用量用法失误 临床医师误将静脉用药改为肌注,或未按规定控制滴速,如双黄连注射液常因滴速过快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3.2.4 微粒增加 静脉输液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多,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引起静脉炎、水肿和肉芽肿、过敏、热原样反应等。

    3.2.5 溶媒选择 因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不同药物应选择不同的适宜溶媒,选择不当则会药物与溶剂发生反应,导致pH值、色泽等发生变化,影响疗效,甚至出现毒性成分,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百拇医药(马进 陈璐)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