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47622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徐慧明 王越敏 张天嵩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病性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热痹阻于肝为标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肝脾肾亏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致水湿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本次数据挖掘结果也体现了这一学术观点。

    药物的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中药的四气五味不同,其治疗作用亦不同。37种主要药物的五味以甘味、苦味和辛味为主。甘淡味药具有补益和利湿作用,辛味药能行气,行血,苦味药功在燥湿,诸药药性也以温、平、微寒为主,无大热之品,且少用大寒之药。甘味药平补脾肾,以求治本。辛温药行气活血散瘀,以祛血瘀,同时使甘味药补而不滞。辛温亦能燥湿化痰,再加以淡渗利湿,佐以苦寒清热利湿,使湿痰瘀热之标得祛。可见,所用之药的性味符合NAFLD的“本虚标实”的病性特点,也是临床中医专家标本兼治用药的具体体现。

    尽管不同医家对NAFLD病机认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湿、痰、瘀、热互结为大部分医家的共识,37种药物的聚类分析结果,也支持之一病机认识。37种药物被聚为9大类:活血化瘀药248频次,利水渗湿172频次,化痰药97频次,清热药182频次,这些都体现了医家对湿、热、痰、瘀致病共同认识;消积药146频次,所用药物为山楂、香附、枳实、枳壳,山楂不但消积,更有活血散瘀之功,香附、枳实、枳壳除消食导滞之外,还能行气疏肝。补气药156频次,补阴药64频次,针对脾肾亏虚之本;行气药57频次,行气疏肝,补而不滞;另有大黄一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