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645601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9期
     摘要:本文综述了自1972年青蒿素问世以来,研究者们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理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超微结构病理学研究、采用生化药理学方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代谢和疟色素凝集的影响,并对氧化损伤及铁离子作用机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梗概的讨论。

    关键词:青蒿素;疟疾;抗疟药;作用机理;述评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9.002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9-0005-05

    青蒿素类化合物是一化学结构新颖的新型抗疟药,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过氧桥的倍半萜化合物。由于结构独特,所以它的抗疟作用机理也与已知抗疟药迥然不同。

    1 青蒿素类化合物对疟原虫超微结构的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之后,学者们除了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药效学作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之外,还对其抗疟作用机理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如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青蒿素对伯氏鼠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小鼠口服给药青蒿素剂量为100 mg/kg和800 mg/kg时,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如质膜、食物泡膜、线粒体膜、核膜。其损伤表现为双层膜增宽、成泡状、出现螺纹膜等;内质网呈线状排列,或呈空泡状,或出现瓦解,也见到自噬泡的产生;核膜肿胀,核染色质集聚[1]。1976年和1977年美国学者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恶性疟连续体外培养方法[2-3],供他人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