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634681
中医辨证内外合治小儿汗证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徐彬彬 姜之炎 姜永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小儿汗证;内外合治;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12.030

    中图分类号:R27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12-0098-02

    小儿汗证是小儿在日常环境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病证。《景岳全书·汗证》云:“汗之太多者,终属气分之虚。”说明小儿汗证多由体虚所致,脾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而汗液外泄,此时易患外感而又加重汗出,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小儿汗证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纳入病例均为2013年2-6月本院儿科小儿汗证患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3岁27例,>3~7岁70例,>7~14岁3例。

    1.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自汗、盗汗诊断。参照《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试行版)》[2]相关标准进行辨证。①肺卫不固证: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②营卫失调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③气阴两虚证:盗汗为主,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④湿热迫蒸证:汗出以额和心胸为甚,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色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⑤气阳不足证:自汗或盗汗,面色无华,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伴遗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脉软。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汗证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14岁,男女不限;③由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风湿、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感染等器质性疾病者;②因炎热、衣被过暖、进食、恐惧惊吓、运动等所致生理性多汗者;③对外用药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内治法 ①肺卫不固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