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618398
“组分中药”药理研究内容和特点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3期
     中药开发过程中,体内模式最常用的模式生物是啮齿类动物,对于低等模式生物的中药研究很少涉及。近年来,由于“组分中药”研究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运用低等模式生物成功研究的例子,如斑马鱼适合中药抗焦虑药药理研究和药物筛选[5],也应用于免疫疾病[6]、衰老性疾病[5]研究;果蝇用于在中药饮片、“组分中药”研究也有报道[7-8]。线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近年来已经用于衰老和帕金森病的中药防治研究中[9-10]。

    中药研究的细胞实验大多采用血清药理学方式实现,目前血清药理学在各个系统病症的中药研究中均有运用,但由于其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即绝大多数研究采用正常生理状态下给药动物的血清,在制备过程中,中药成分可能发生变化,血清本身可能会干扰中药的药理效应;血清中药物浓度与剂量不是线性关系,导致血清中的含药量往往不能达到药物的临床最大给药量[11]。这些缺点影响了血清药理学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天然药物和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也采用细胞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但大多数直接加药于培养液中,属直接给药模式,这种结果更直接,可信度更高。

    1.3 药效学评价方法

    中药在治疗上具有丰富的多效性、双向调节、不反弹、不耐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但这种多效性和双向调节给药效的科学评价造成了困难。对此,王氏等[12]率先建立了“水闸门”法对中药的药效强度进行评价,杜氏等[13]则总结出总分法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