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732491
李东垣阴火理论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12期
     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病因病机;证候特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2.024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2-0094-02

    李东垣阴火理论是临床常用的理论之一,产生于金元之河北易水。金元战乱,民众生活极不安定,因贫困而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伤及脾胃之病极多,加之借用外感方法治疗内伤杂病而误治者屡见不鲜,这都促使李东垣详辨外感和内伤,提出不可以外感法治疗内伤不足之证,从而形成了阴火理论。

    1 阴火概念

    在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4本著作中,使用“阴火”一词共43处,其中明确指出阴火为心火有2处、肾火5处、脾火3处、胃火1处、肝火1处、肺火1处、经脉之火6处、五志化火2处、实火1处、虚火6处[1]。如果用某一种火定义阴火,则难免以偏概全;若用阴火的临床内涵描述其概念则更有临床意义。所以,可将李东垣所论之阴火定义为:由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而伤及脾胃,脾胃元气损伤,运化失健,脾湿下流,引动阴火,阴火上乘,表现为时时畏风寒和间而燥热的证候特点。治疗以甘温除热法,具体包括补中升阳、升阳散火和升阳除湿。

    2 阴火病因病机与证候特点

    2.1 病因病机

    《内外伤辨惑论》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说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为由胃伤及脾,劳役过度为由脾伤及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