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831386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6期
     总之,基于“病证结合”思想,实验动物模型从单纯的证候模型及疾病模型,向病证结合模型发展,为研究现代医学疾病及中医证候的本质创造了更好条件,对深层次研究和探讨中医药防治相关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2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当前针对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较多的是肝郁脾虚证模型及脾虚证模型,脾肾阳虚型则较少。笔者在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后,发现真正为该模型设计建立方案并予以评价的文章寥寥可数。就模型研究思路而言,大体的理论体系已形成,现在的病证结合模型都是建立在相应“病”和“证”存在的基础上,UC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也不例外。单从UC“疾病”动物模型而言,目前在实验模型研究方面已较为成熟,建立模型有多种方法,如免疫法、化学法、复合法以及基因模型等,其中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通过对结肠黏膜屏障的损害与免疫调节失衡原理造模,是目前较为公认的UC经典造模方法。模型建立后再从表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验证及评价。同时,“脾肾阳虚”证候模型则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在脾阳虚证、肾阳虚证模型基础上进行组合。其在造模方法上既有中医传统病因(苦寒泻下、寒湿伤阳、过食肥甘、饥饱失常等),同时综合现代医学研究,即通过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腺嘌呤、硫脲类等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等靶腺轴负反馈调节途径,使动物体内的激素代谢紊乱。所研制的动物模型能较好模拟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大便溏泄、消瘦、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畏寒聚堆、弓背蜷缩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