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831696
从毒、痰、瘀、虚辨治乌头碱中毒初探(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6期
从毒、痰、瘀、虚辨治乌头碱中毒初探,热毒,瘀热相搏,气阴两虚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热毒;瘀热相搏;气阴两虚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31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6-0113-03

    目前临床常见含乌头碱成分的中药包括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等,性味多为辛、温。《神农本草经》首载乌头,且描述“其汁煎之名射朔,杀禽兽”,谓民间常用其涂于毒箭以射杀猎物。当今民众常用乌头类植物泡酒或炖食以治疗风湿骨痛,随着火神派学说的推广,乌头类植物的临床应用愈发普遍,但其所含的乌头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1],加上辨证不符、炮制或煎煮不当、个体耐药差异、药物产地不同等因素,乌头碱中毒引发的急危重症临床屡有发生,其主要侵害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西医常规治疗为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补液促排,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等。有关中医报道建议早期予大承气汤或大黄灌服导泻或大剂量甘草、绿豆等解毒[2]。然而,目前报道多着眼于中毒的早期解救,中毒后症状多未得到及时有效缓解,缺乏针对中毒后病机演变的理论及治则探讨。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阐述如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