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57118
房定亚从“燥、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思路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7期
     房师认为,以上病理表现与中医学中“毒”“瘀”的病理特点相似。病毒感染为外来燥毒,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为内生毒邪,内外合邪,燥毒浸淫人体,影响气血运行,络脉瘀滞,燥、毒、瘀互结,日久不散,聚而成积。

    疾病早期,燥邪袭表,耗伤津液,病情较轻,病位在表,以清窍受累为主,多表现为发热、颐肿热痛、口眼干燥、咽干、鼻干等。日久燥毒愈甚,阴虚津亏,循经入里,可出现肺、脾、肝、肾等多脏器受累。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若受燥热所伤,治节无权,不能通调水道,则可见口渴多饮、干咳、气短、胸痛。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脾气不能转输水谷精微,皮肤清窍不得濡养,则可见涎少口干、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胃脘隐痛、干燥症状、舌红、苔少有裂纹。肝体阴而用阳,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肝受血而能视”,肝脏阴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可见双目干涩、视物不清甚或失明。肾为先天之本,病久入肾,肾精亏虚,则骨酥齿摇,可见牙齿脱落、龋齿、齿根发黑等“猖獗齿”表现。

    综上所述,素体阴虚,外感燥邪,燥可致毒,内毒亦可伤阴化燥;燥可致瘀,瘀血亦可致燥,燥、毒、瘀互结,故疾病缠绵难愈,表现出燥→毒、瘀→络脉→脏腑的传变规律。

    3 治疗

    针对SS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外分泌腺炎症肿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