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863653
从太阴阳气亏虚论治太阴病(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8期
     2.3 腹满时痛与大实痛

    太阳病误治伤及脾阳,导致气血不能滋养,经脉失和,表现在外可见“四肢烦疼”,在内则见“腹满时痛”。此处未出现下利,说明还未到达阳虚寒湿内盛的程度,只是一般性的太阴脾阳虚弱、经脉失和所出现的腹满疼痛。因此,临证只需补益太阴气血,即用桂枝汤,但在内之疼痛乃经脉拘急不利所致,故与桂枝汤加芍药,以芍药缓经脉之急。

    当气血不和严重时,出现经脉闭阻的情况,仲景谓之“大实痛”。所谓“大”,指病位大;“实”指疼痛状态言——拒按。由“腹满时痛”发展到“大实痛”,说明由经脉不和进展到气血瘀滞,故再加二两大黄,目的在于去除气血之瘀滞。因方中用了大黄,又描述为“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病证究竟属虚属实,一直有争议。有医家认为病证属实,当为腹中有积滞,如柯韵伯《伤寒论注·桂枝汤证下》云“若因下后而腹大实痛,是太阳转属阳明而胃实……大实而痛,是燥屎之征”。笔者认为,仲景用大黄以泻下时,其剂量较大,一般为四两,如不以大黄攻下,其剂量就小;再者,从原文描述来看,如大实痛进一步发展下去,其原先未出现的下利就会出现,即《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80条“其人续自便利”,如原本为实证,则不会出现续自下利。“减之”即减少而非去掉,即当需要用大黄、芍药则应减少其剂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