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湿热证探讨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关键词:阴虚湿热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31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1-0119-02
阴虚证、湿热证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证,历代医家均有详细阐述,但阴虚湿热证却鲜有专论。迄今,学术界在中医证候分类中亦未明确将阴虚湿热证独立列出。据笔者观察,临床上阴虚湿热证并不少见,尤其在病情反复而迁延难愈的疾患中。因此,探讨阴虚湿热证的辨证论治,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
1 阴虚湿热证是一个特定证候
阴虚湿热证并非阴虚证与湿热证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形成阴愈虚、湿热愈盛、胶结难解的局面,故可视为一个独立证候。
1.1 阴虚与湿邪并存
阴虚是脏腑阴津的损耗,而湿热中的湿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停聚体内。从表面来看,两者一少一多,一燥一湿,似乎矛盾对立,不能并存。但实际上,阴虚之阴乃人体正气的一部分,是正常成分;而湿热中的湿,虽也属阴,却是一种病理产物,故阴虚与湿停,一正一邪,一虚一实,二者并不对立,可以并见。
1.2 阴津与湿邪乃同源异流
从阴液的生成来看,饮入胃后,归宿有二:若为人体所用,循常道输布全身,谓之阴津;反之,不循常道而停聚体内,则谓之湿(内湿),故阴津与湿邪实为同源异流。由此而言,内湿产生愈多,停滞越久,则阴津亏损愈多,即所谓“邪水旺一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