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983621
惠州菊科植物常用草药资源调查(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12期
     2.2.1 历史悠久 惠州菊科植物药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葛洪在惠州罗浮山所完成《肘后备急方》就有苍耳、青蒿(即黄花蒿)等菊科植物的药用记载。后世岭南本草《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岭南采药录》《山草药指南》等也对数十种分布于岭南地区的菊科植物药用价值进行了记载。尤其清初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收载药物311种,其中包括鼠麴草、鬼针草、蟛蜞菊、苍耳、豨莶、地胆草、多须公、黄花蒿、羊耳菊、艾纳香、醴肠等20多种菊科植物,该书对药物名称、生境、形态、鉴别、性味、功效、用法等有不同程度述及,所用语言非常通俗,对后世岭南本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也对岭南草药的大规模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调查发现,一些民间草药的名称、功效、使用方法至今还沿袭何氏著作)。近代以来有《岭南草药志》[2],该书载药83种,其中菊科植物有7种,分别是球菊、多须公、五月艾、地胆草、鳢肠、野菊、苍耳。至20世纪70年代前,惠州当地政府组织动员大批医药卫生人员调查辖区内中草药资源,并编印了《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惠阳地区驻军、惠阳专区革命委员会合编,分别于1969年、1970年编写,共2册,内部资料),记录惠州市前身原惠阳地区中草药近600种。遗憾的是,该书一半以上的药物只记载了地方名称,未有原植物学名,这为本次的整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