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7年第4期
编号:12999339
针灸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的关系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4期
     肌肉、神经及内脏器官的神经均呈节段性分布,而针刺对肌肉、神经及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也呈节段性。日本学者在研究针灸样的刺激对内脏功能的反射性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中,发现针刺反射性的调节作用具有节段性与非节段性特征[17]。脊髓对节段性的反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与相应的躯体部位传入神经从同一后根进入脊髓,并且由此汇聚到达相同的脊髓丘脑束神经元[18],蒋松鹤[19]在实验中将损伤节段的上下两对夹脊穴作为夹脊组选穴,这属于节段叠加配穴的范畴[20],临床上运用电针常用的穴位治疗SCI慢性期患者。有研究电针大鼠的T8和T12胸椎棘突下两旁的夹脊穴,结果表明,与百会风府组和大椎命门组比较,电针夹脊组选穴的作用最强,这可能与节段叠加配穴的方法配合电针引起了机体较强的调节作用有关[21]。Sato A等[22]首次采用记录胃肠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方法研究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肠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腹部穴位时能够明显抑制胃肠运动,同时还能激活交感神经;而刺激后肢部位的穴位则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同时激活迷走神经。从形态学来看,支配胃的节段为T5-T9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