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骨痿”病与肾性骨病临证探讨(3)
综上,肾性骨病病机演变与李氏所论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湿邪内困,日久及肾,阴阳俱损相符。有学者认为,肾性骨病的中医证候是以浊邪内聚成毒为标、脾肾阴阳衰惫为本的基础上,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浊毒内停证虚实夹杂不断演变而来[6]。丁海拔[5]亦认为,CRF伴SHPT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痰瘀阻络,基本证型为脾肾气虚兼湿浊证。此二说均可佐证以上论断。3 从李东垣所论探讨肾性骨病治疗思路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可从骨痿对肾性骨病进行论治。李氏认为,骨痿病分湿热成痿、阴盛阳极、阴盛阳虚3类,故临证治疗肾性骨病可从升阳除湿、清燥救肾,补元气、泻阴火,升阳气、除风湿进行论治。
3.1 升阳除湿,清燥救肾
李氏认为,湿热成痿是骨痿的发病机制,故明确提出“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脾胃论》)。倘若湿热客于下焦肾肝,应去其湿热,否则,湿热竭其肾水,精室空虚,骨枯髓减,必发骨痿。李氏认为,“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