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100812
从寒瘀致痛探讨敦煌疗风虚瘦弱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验案举隅(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11期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病理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EMT痛经发生机制有多种,其中主要机制之一认为具有生长活性功能的异位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及孕激素影响下产生周期性脱落,血液淤积在病灶处,可能产生局部异位病灶并伴有出血与坏死。由于EMT主要症状为范围广泛的慢性下腹痛,具有极度疲劳感及某些神经衰弱症状,其慢性腹痛、腰痛、性交疼痛、白带过多和痛经也是最常见表现,其主要为盆腔瘀血所致,这与女性盆腔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特殊生理有关,如盆腔血流运行受阻,瘀滞脉络,严重时影响整个生殖系统。这种证候群的发生与发展始终贯穿着瘀血阻滞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因寒而瘀血内阻为本病主要病机并已达成共识。中医认为,EMT盆腔瘀血乃离经之血蓄积于下焦所致。《血证论》所谓:“离经之血,虽为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胞脉,致使胞络不通,然不通则易痛,间或易导致痛经加剧;旧血不去,新血亦不可归经,且新血不断产生,终致经行异常;瘀血不仅阻滞冲任,亦可阻碍精卵结合,继而难以摄精成孕;瘀滞日渐日久,淤积终成癥瘕;然则血瘀气滞,日久亦可消耗正气,现虚正、虚邪、虚实同在的状态,常变生临床诸多症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