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经报使”理论浅谈引经药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2)
基于“引经报使”理论浅谈引经药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2中医骨伤科用药特点,3不同部位引经药的应用,4结语
1.2 引经药多为辛味《素问·宣明五气篇》有“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说明辛味药走窜力强,能够入气。引经药的特性要求其须早于他药到达作用部位并引导他药作用于该部位。基于这种需求,引经药须具备一定的走窜能力,而“五味”中唯辛味有类似功效,因辛味药能“散”、能“行”。有学者指出,辛味药发表、活血、开窍,提出辛味药开通玄府的功能,并总结出辛味药理气开玄、活血开玄、清热开玄等开玄理论[2]。引经药利用辛味“行”和“散”的作用带领他药更有效地作用于病变场所,加速疾病的治愈。
2 中医骨伤科用药特点
中医骨伤科强调手法运用与中药外用同时,也重視中药的内服。虽然古今医家用药规律各有不同,但都以调护肝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针对骨折患者,“瘀去、新生、骨合”的六字真言一直是骨折治疗中的风向标。
2.1 在“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指导下用药
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乙癸同源”,故用药多以疏肝补肾[3]治疗伤科疾病。纵观《伤科汇纂》用药规律,不难发现补益贯穿各疾病的临床用药,大抵因伤科疾病多累及肝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所存,主骨生髓;肝为刚脏,将军之官,主筋利关节,因而伤科多采取疏肝补肾为基础性用药。徐平等[4]研究发现,《中医骨伤科学基础》[5]中骨折部分方剂所用药物归肝、肾经的药物近50%,说明历代医家对于肝肾两脏的重视。肉桂、当归、鳖甲等补益药物很难作用于人体上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