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09432
朱辟疆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第9期
朱辟疆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2温补脾肾法运用,3典型病例,4讨论
     2 温补脾肾法运用

    2.1 活血祛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阴阳之宅,气为血之帅,慢性肾炎日久耗伤气血,机体血液推动乏力,血络瘀滞而不行,气虚难以鼓动血行则血瘀。脾肾阳虚则寒从中生,血脉闭塞不通,可见肢体浮肿、面色黯淡、腰背酸痛、肌肤甲错、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等。治当温补脾肾、活血祛瘀为主,药用黄芪、党参、白术、黄精、芡实、菟丝子等温补脾肾之品,酌加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等活血通络药,方能起到逆转经脉瘀滞、水湿之邪停滞的目的。

    2.2 利水渗湿

    水肿是慢性肾炎常见症状,可见肢体及颜面部水肿,甚则按之凹陷,伴肢体湿冷、小便短少、脘腹胀闷、舌淡黯、苔薄腻、脉沉细等脾肾阳虚之象。肾阳亏虚,则难以化气行水;脾胃素虚,则难以运化水湿。故治疗可通过温补脾肾之法起到利水渗湿之效,用药可在温补脾肾基础上酌加车前子、石韦、茯苓、猪苓等。

    2.3 固摄精微物质

    临床上,慢性肾炎多见血尿、蛋白尿,患者腰背酸痛、小便清长、尿频等。红细胞和蛋白尿是人体精微物质,脾肾亏虚,精关失固,则精微物质随尿液流失。治疗可在温补脾肾基础上酌加补骨脂、金樱子、芡实、麸炒山药等。

    2.4 温养气血

    随着病情进展,慢性肾炎常出现不同程度贫血征象,患者自觉头晕、气短、乏力、心慌,并见面色苍白、唇甲色淡等临床症状。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生化失司,造血原料难以满足机体需要,精微物质摄取失司;肾主骨生髓,肾气亏虚,精血化生乏源。因此,脾肾亏虚是血液生化不足主要病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