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1
编号:13519474
“三泻心汤”临床应用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1
     甘缓之品则为人参、炙甘草、大枣。下后不僅伤及中阳,同样耗损津液,故方中配伍益气生津之“人参、炙甘草、大枣”。人参“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长沙药解》),李中梓谓甘草炙用则“健脾胃而和中”,大枣可“安中,养脾……补少气、少津液”,故三者以其甘缓之性补中气、生津液,以缓方中大寒大温之品,故本方被后世视为“和法”之代表。

    综上,半夏泻心汤之病机可总结为阳虚痰阻,热结中焦,其主症以呕逆、胃脘灼热、心下痞满为主。

    1.2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亦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在病机方面,柯琴认为本方乃太阳余邪与水气停滞胃肠,太阳余邪入里化热则心下痞,水气内停则干呕、郁热不能消中焦宿食,中焦宿食反可助热,故见食臭;表邪初解,脾胃之气尚未恢复,故不能制水而肠鸣。笔者认为,本方证应见于素体脾虚,得太阳证罢后余邪留恋肠胃者。平人得外感后,营卫之气抗邪于表,营卫之气源于脾胃,故邪正交争时脾胃之气可相对不足,当正气逐邪外出,脾胃之气可逐渐自行恢复。而素体脾虚者,发汗后正气不足以将外邪完全祛除,邪气留恋,入里化热,加之脾胃运化不及,肠胃蠕动变慢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