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1
编号:1351945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同病异证”临床指标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1
     临床研究运用客观临床指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NAFLD的中医证型进行探索,分型众多,并未规范统一。李志国等[12]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进行证型统计,发现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痰湿内阻、肝肾不足这5种证型最为常见,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是NAFLD患者分布较多的证型。李建鸿等[13]还将该病辨证分为痰阻血瘀、湿郁化热、湿郁血瘀、肝阴不足等证型。陈丽如[14]通过相关文献检索与调查发现,不同地域人群因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及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病机及证型分布,总结出东北地区的该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多见,华北地区以肝郁脾虚常见。临床上需要规范中医证型,以利于精准的用药与治疗,故临床上需增加对于该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与调查,完善辨证分型标准[15]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同病异证”临床特征

    3.1 体格检查指标

    临床上诊断及治疗NAFLD体格检查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和动脉血压等。孙甜甜[16]通过收集数据总结发现,BMI值较高的常见证型有痰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痰湿内阻型BMI值较其他证型高。Cuthbertson等[17]发现,儿童时期BMI值高的肥胖、超重人群在成年后患NAFLD的风险未增加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