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3
编号:13501347
于志强“郁滞论”辨治不寐经验(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3
     2011年2月15日二诊:患者入睡较前改善,多梦易醒情况减轻,心烦心悸好转,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守方继服7剂。

    2011年2月22日三诊:患者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6 h,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守方继服10剂善后。

    按:本案肝郁气滞是病机基础,肝阴不足、肝火旺盛是不寐加重的重要因素。因不寐迁延不愈,情志不畅,气机不调,易形成“肝郁-不寐-肝郁”恶性循环,故于师方选清肝还魂煎,乃化肝煎加减而成。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牡丹皮、栀子、苦丁茶清泻肝经郁火而除烦;黄连清心经之火,乃“实则泻其子”之意;白芍、乌梅酸泻肝木,养肝柔肝,以防肝经郁火,耗伤肝阴;合欢皮安神解郁,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珍珠母咸寒,入肝、心二经,具有清肝潜阳、镇心安神作用,《本草纲目》“珍珠母,安魂魄,止遗精、白浊”;龙齿镇心定悸。

    案例2:患者,女,53岁,2013年10月18日就诊。近3年来睡眠不佳,多梦易醒,常服用“百乐眠”“安定”等。近半年症状加重,每晚睡眠3~4 h,曾经中西药治疗,效不佳。刻下:失眠多梦,胸闷憋气,善太息,心中懊憹,面色晦黯,舌黯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证属肝郁血瘀夹火,魂神不归。治以清肝解郁、活血安魂为法。方以化瘀还魂煎加减:柴胡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生地黃10 g,枳壳10 g,桔梗10 g,牛膝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合欢皮15 g,栀子10 g,淡豆豉10 g,珍珠母(先煎)30 g,三七粉(冲)3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 百拇医药
    2013年10月25日二诊:患者每晚能入寐5~6 h,多梦好转,大便干、两三日一行,舌黯,苔黄,脉弦滑。守方加大黄(后下)10 g,继服10剂。

    2013年11月4日三诊:患者失眠明显改善,余症减轻。守方继服10剂善后。

    按:本案乃肝郁血瘀夹火,魂神被扰不归之证,故治以清肝解郁、活血安魂,于师以化瘀还魂煎加减治疗,疗效甚佳。本方乃血府逐瘀汤合栀子豉汤加合欢皮、珍珠母等安神之品而成。方中桃仁、赤芍、红花、川芎活血祛瘀,配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淡豆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宣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合欢皮疏肝解郁、养阴安神;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诸药合用,瘀血得除,火郁得清,神魂自安。

    参考文献:

[1] 刘岩,于志强,刘长玉.于志强“郁滞论”思想探源及解析[J].河南中医,2017,37(9):1522-1525.

[2] 朱林平,李侠,刘岩,等.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教授学术思想浅析[J].天津中医药,2017,34(2):86-88.

[3] 司鹏飞,李成卫,王庆国.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演变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982-985.

[4] 畅洪昇,段晓华,梁吉春,等.中医郁证学说源流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0):653-658,661.

[5] 蒋健.郁证发微(一)——郁证形态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8):4-7.

[6] 方跃坤,李悦伟,董玉山,等.论中医郁证理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66-168.

    (收稿日期:2018-10-20)

    (修回日期:2019-09-06;编辑:梅智胜), 百拇医药(朱林平 李侠 刘岩 曹旭焱 刘长玉 杜武勋)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