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4
编号:13491142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4
     阴火并非生理上的火,便会受正气所孤立,无法下泄,而火为了寻求出口,势必会往上冲。可以说,阴火是脾胃元气不足所致,因饮食疲惫、七情内伤造成,而心火、肝肾相火亢盛与阳气郁均为辅助原因。气机运作失调为主要缘由,标本相互影响,进而形成各种疾病。

    1.3 阴火致消

    《兰室秘藏·消渴门》开篇即引用《素问·阴阳别论篇》“二阳结谓之消”,讲解了手足阳明血中伏火,津液匮乏,结而不润,逐渐消渴。李东垣指出,不思饮食,脾胃损伤,元气不足,水谷无法合理消化,脾胃功能失常,下走小便;元气下陷,阳伏阴中化火,“阴火”日盛,上至三焦,影响脏腑,耗气伤津,引发消渴,如同当代医学糖尿病症状。阴火已成,心火极盛,热转移至肺部,损失津血,形成燥热而口渴的上消;上至中焦,阴火占据其土位,清阳不升,善食而瘦,自汗,大便干硬;然后阴脏也受到影响,内乘于肾,肾水亏损进而造成烦躁欲饮水,耳轮焦干,传为下消;浊阴不降,谷气流于肠间,流入膀胱则小便若膏脂,与现今普遍认可的消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主要原理相吻合。这表明将劳倦伤脾视为消渴根本,而脾无法发挥出其性能与元气损伤造成的阴火,便是形成“三消”核心缘由。

    阴火不仅能深入脏腑,还能通达四肢脉络,是消渴所有变证出现的重点所在。李东垣指出,“血中伏火”与“阴血伏火”均为血病。阴火潜藏在血络中,损伤阴液,日久生成痰、瘀血等不同产物,对经络也将产生一定损害,同时形成不同病症。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进展引发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是人体新陈代谢失常造成的高血糖、高血脂(脾胃受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