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分治湿热”理论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2)
2 湿热病证病变波及三焦湿热为病通常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但由于湿热相合,热蒸湿动,湿热之邪蒙上流下,弥漫上下内外,充斥三焦,涉及多个脏腑,上下、内外、表里无处不达,导致临床见症繁多。
2.1 中焦为本
湿热蕴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可见脘痞腹胀、呕恶、不欲食;湿热熏蒸肝胆,则发黄疸、结石。
2.2 湿热蒙上
湿热郁蒸,蒙蔽于上,清窍壅塞,则头昏重如裹、眩晕、鼻塞、耳聋等;湿热阻遏,卫阳失宣,可见恶寒、身热不扬、头身重痛。
2.3 湿热流下
湿热下注,气化失司,则见淋证、癃闭、泄泻、痢疾等病证。
3 湿热病证三焦分治源流
3.1 理论基础
湿热相合,蒸蕴难化。叶天士曰:“湿热浊气,交扭混乱……必曰分消”,“热自湿中而来,徒进清热不应。”薛生白云:“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吴鞠通创三仁汤,强调治疗湿热证应宣畅三焦气机,气化则湿化,湿化则热无依附而自散。湿热病证中祛湿清热、湿热两分的治法,当具体从三焦气化分治实施,即宣通三焦,气化湿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