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2)
2.2 外用中药外用方法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中药热敷、冷敷、浸洗、熏洗、溻渍等。热敷是将药物粉碎后加入布袋中加热后敷于肿痛处,借助药力及热力双重作用,起到温通经络、活血消肿、止痛功效。张丽瑾等[10]采用中药热敷方法,用红花、透骨草、木瓜、制乳香、血竭各30 g,白芷、羌活、川乌、当归、土鳖虫及骨碎补各20 g,磨碎后装袋加热,外敷肿痛处,治疗8周,无痛患者45%,疗效明显。冷敷与热敷相反,主要是借助于药力(或仅用冰敷),并结合低于皮肤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从而达到降温、消肿及止痛的目的,对局部炎症性红肿热痛有较为明显的缓解和治疗效果。郁玲[11]通过对80例上肢骨折患者局部进行冰敷,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肿胀及疼痛症状。浸洗是将药物打碎或直接使用药渣,煎煮后凉置,待温度合适后将患处放入药液中浸泡,亦可直接使用中成药洗剂。杨英杰[12]将60例骨折术后下肢肿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予双柏散浸剂,对照组予酒精涂擦,空白组不予药物,治疗5 d后,试验组即表现出明显效果,表明双柏散浸剂对骨折术后肿痛的良好作用。熏洗与浸洗相似,但多了“熏”过程中持续热力作用。王晓晨[13]用干姜、细辛、醋乳香、红花各5 g,透骨草、伸筋草及威灵仙各10 g,组成消肿止痛方,先熏后洗(避開伤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