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64896
养生是一种智慧 健康是一种选择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2008年第3期
     养生是一种智慧 健康是一种选择

    有人讲:未病就知道保健,是聪明人;病了才重视保健,是明白人;有病了还不注意保健,是糊涂人。由于人性的特点,大多数人可以做明白人,聪明人是极少数,但是糊涂人也不少。

    聪明人与糊涂人的主要区别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能力,特别是领悟能力,属于智商;另一个是意志力,属于情商。但智商与情商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伟人、智者、道德高的人、圣人,都是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的人。同时,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也反映一个人智商的高低。比如:一个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但就是不能改正,能说他是一个聪明人吗?能说明他的智商高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事业、前途、婚姻、家庭、身体健康均须考虑。一般人都是要先立业,后成家,在此过程中,常常忽略身体健康。直到老年,疾病缠身,才恍然大悟: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这是一种选择。对待自己的身体,你是选择健康,还是选择疾病?这又是一种选择。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傻子,怎么会选择疾病?”那可不一定。我们的人体,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每天每时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而我们却忽视其存在。我们给它们的回报,往往是不良的食品、有毒的物质;致使它们营养不良,慢性中毒。当它们发出呻吟,向我们提出警示时,我们却充耳不闻,继续“鞭打快牛”。当它们疲劳过度,不堪重负时,疾病就出现了。

    人们判断事物,多是依靠已掌握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但是,有的知识陈旧了,有的经验过时了,那就不一定可靠。所以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经验需要不断积累,不能墨守成规。特别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坚持“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从细节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

    (摘自《养生月刊》)

    寿天休论命 修行在个人

    □杨玉辰

    ——有的理论讲“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活动锻炼,就比在家呆着强;而有的报刊却说,静止也可养生,快跑不如慢跑,慢跑不如散步,闭目可养神,恬静尤益身。那么,你是信“动”,还是信“静”?

    ——有的医生说,有怒气要发泄,有不平要释放,不要憋在肚子里;有的则劝告说,凡事要忍让,吃亏让人命自长。那么,你是多发泄呢,还是多忍让?

    ——有的媒体讲,有病就要看医生,就要吃药,千万不能忍着耐着;有的则说,不要有点痛就吃药,太娇气了不好。那么,你得了感冒是去看病,还是不当回事?

    当遇到以上类似的问题时,你一定会因为这种“来回说”而大为不满,或许你因此把这些忠告都当成伪科学,甚至以后再也不相信保健养生的科学性了。这里,我要引用吕坤的《呻吟语·养生卷》中的一句话:“自爱自全之道(即健身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言的意思若让药王孙思邈诠释,那就是:“寿天休论命,修行在个人。”一句话,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那么,怎样正确理解各种科学的论断和解释呢?首先,要相信科学。医学科普宣传和医生的忠告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千万不要一律采取排斥态度;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从自己身体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选择,不能照搬照套。譬如,你本来坚持跑步数年,自觉受益匪浅,何必听信别人的煽动,弃跑步改练“静功”呢?如果再冷静一点,以练“动”为主,也附带练“静”,或许这样对你更为适合。

    人体本来就是一架复杂而精密的机器,任何一个专家也不可能说得天衣无缝,更不可能给你打什么包票。因此,我们在探索健康长寿之道时,万不可轻信或迷信哪个人、哪个派。更不能顾此失彼,扰乱了自己整个健身计划。我们还是把健康当成一个整体去全面调整吧,把科学理论与自己的健身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把健康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摘自《养生大世界B刊》), http://www.100md.com(纪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