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疗养医学》 > 2007年第7期
编号:285139
防控食源性疾病亟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7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07年第7期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用或饮用被致病因子污染了的食品或饮品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由饮食中的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由饮食中的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约有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如美国每年有7600万人患此病,导致32.5万人住院, 5000人死亡;发展中国家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没有确切统计数字,专家估计发病率在50%以上。据WHO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则在95%以上(其中仅感染性腹泻每年在发展中国家就发病30亿~50亿人次,并且每年有500万~1000万死亡者与该病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因此,食源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当前,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福寿螺事件以沉痛的教训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首,本文就食源性疾病的成因、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作一分析与介绍,供大家参考。

    1 食源性疾病的成因

    1.1 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空肠弯曲菌和坂崎肠杆菌等。这些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污染各种食品并产生毒素,引发感染性腹泻和(或)食物中毒。在我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