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中国疗养医学
编号:11498797
社会心理疗养因子对疗养员健康的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07年第10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不仅有生物因素,更为主要的是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是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特点是把人作为一个心身统一的整体,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中,特别强调人在心理上的平衡稳定,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认为情绪变化和失常与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这种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不再简单的认为健康仅仅是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健全,而是指在身体上、心理上和适应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医疗服务是保障人类生存、健康、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更新与变化,使疾病预防、身体保健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飞速发展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人口密集,更加趋向城市现代化,社会人群承受的环境在增多,生活节奏加快,激烈的竞争意识,导致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的应激、紧张和疲劳状态。同时由于家庭破裂和离异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等因素均可导致一些身心疾病发生,使人的健康处在“第三状态”。

    疗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开发和应用各种疗养因子,对人类疾病预防、身体保健和康复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经过疗养达到的主要目的是阻断或延缓生活及工作环境中有害因子的连续作用,消除不良情绪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增强体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抗病能力。采取的有效办法是一方面通过生物效应作用于机体,另一方面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平衡而促进健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