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肾包膜下大量积液2例
![]() |
肾包膜下积液是指肾包膜和肾实质之间的非血性液体[1],临床少见,其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不明确。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出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
例1:女性,20岁。主因腰部疼痛20余天入院。患者自觉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及肉眼血尿。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显,于2006年11月26日转入我院。入院查超声示:右肾大小正常,见大小约14.5 cm×10.9 cm×9.3 cm的巨大液性暗区包绕右肾(图1),CDFI示:肾内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正常,左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肾包膜下大量积液。
例2:男性,21岁。主因腰部疼痛、左下腹包块3 d于2006年12月21日入院。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约15 cm×12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轻度触痛。双肾区无扣击痛。超声检查示: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见大小约19.2 cm×16.0 cm×13.4 cm的液性暗区包绕左肾(图2),CDFI示:肾内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0.76。超声诊断:左肾包膜下大量积液,左肾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以上两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
2讨论
肾脏外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肾筋膜、脂肪囊和纤维囊。肾包膜下积液则发生于纤维囊和肾实质之间。国内报告肾包膜下积液病例数最多为苏光明等[2],共168例(其中包括积血38例),但积液形成无回声区宽度范围0.3 ~1.4 cm。以上2病例如此大量肾包膜下积液文献报告鲜见。肾包膜下积液发病率低,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肾的良性肿瘤、输尿管或肾盂梗阻、血管炎症、囊肿破裂、肾的急慢性炎症及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浸润有关[3]。
目前超声是诊断肾包膜下积液的首选检查手段,其具有准确、简便、安全和易重复等特点,并且随近年来超声介入技术的发展,可及时对积液进行穿刺,及时、准确判定积液性质,为临床选择治疗时机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甘卫东,孙则禹,李笑弓.肾包膜下积液19例临床分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1,6(1):28-30
2苏光明,徐天骄,马亚平,等.超声观察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的临床意义.中华实用医学,2003,5(23):46-47
3陈善闻,沈周俊,杨国胜,等.肾包膜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处理.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1):264-266
(收稿日期2007-11-12), 百拇医药(孙建新 曹 晔 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