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职业性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于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急诊护理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性、感染性、涉法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急救中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未知的传染病、病人的痛苦表情、家属的不合作、工作环境差的急救护理工作,多数人面对工作时会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易引发护士的心身耗竭。因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1外界环境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
1.1急救环境及工作特性急诊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要求急诊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原则,要急、快、稳地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护理对象为急、危、重症病人以及现实社会中随时出现的各类灾害造成成批病人,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抢时间就是抢生命,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由于多数急救室设计不合理,地面光滑、急救器材放置不集中、操作台和物品放置较低,护士在跑动中抢救患者,手工操作人为增多,高度的精力集中和精神紧张无法使护士在短时间内内心恢复平静。然而,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急救环境的特殊性成为各种矛盾较为突出的场所,抢救中人员多场面混乱,急诊科护士是医患双方最早接触的人员,家属的需求显著增多,对医院任何一点的不满意都可能是发生纠纷的导火线。急诊科首要的任务是抢救危重患者,这样可能无暇顾及较轻的病人,造成较轻病人产生自我价值的忽视感[1]。在情绪激动时,言辞比较强烈,护士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易使矛盾激化,甚至导致纠纷。由于急诊护理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职业性的工作压力。
, 百拇医药
1.2急救中职业性损伤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肝硬化大出血、有机磷中毒、外伤大出血等,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而针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在护理中要重视针刺伤。抢救中忽视自我职业防护,与病人体液、血液、化学毒物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100%,被化学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2]。
1.3急救技术不熟练急诊科护士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使用急救器材较多,准确度较高,必须做到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既要独立完成繁重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低年资护士对所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危重病人精神紧张,不但无法争分夺秒,反而会手足无措,更加慌乱,大脑一片空白。低年资护士缺乏谦让容忍精神,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易造成情绪低沉、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的心理紊乱。
, 百拇医药
1.4外界环境造成身体内在生理及心理压力急诊护士轮班、夜班频繁,工作环境差,手动劳动多,随着年龄、护龄的增加,急诊护士对日复一日超强工作量的急诊工作产生了厌倦和疲惫感,无规律的倒班,使人生物钟紊乱,易造成身体上的疲乏[3]。从急诊护士一般资料上分析,她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差,工作量大,有50%护士腰、肩、背疼痛明显,长期的应急因素造成心功能障碍(以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较多),21%急诊护士第一胎出现流产(先兆流产、自然流产)现象。急诊护士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状态和死亡想象刺激,有学者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在抢救患者时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时常会感受与家人有生离死别的场景,经常性的产生焦虑、惊吓、恐惧,思想上极度紧张,影响工作心境,加重心理压力。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导致病人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发生差错事故。垂死和死亡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反应,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都可造成护士精神上的极度紧张。
, http://www.100md.com
2改变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途径
2.1改善急救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抢救室急救器材、急救物品的放置,以改进护士的手工操作;减少地面滑度,调整合适的工作台高度;规范护士的工作姿势,制定搬运病人的标准和所需护理人员;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安排班次,晚间危重病人多,需多配置护理人员,以协调工作;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地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
2.2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核内容,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调查显示有95.8%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说明她们对防护知识有迫切要求[2]。一些与患者血液、体液或化疗药物接触的护理操作,应提倡护士戴手套操作。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污染前后均应洗手,因为洗手是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预防感染的手段,护士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每日洗手的频度应保持>35次[4]。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100%在工作中曾被锐利器械刺伤,分析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工作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4]。故在护理中要重视针刺伤,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操作规范热练,避免受伤,同时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3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急救护理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护士的压力因素,学者们提出要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娴熟的技术、规范的行为、熟练的操作以及准确、敏捷、有条不紊的动作,会使患者对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实施以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急救护理的层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能以老带新的工作模式,急诊护士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掌握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2.4加强急诊护士心理适应能力护理管理部门要为护士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培养急诊护士向健康成熟型发展,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遇事冷静、理智、乐观,想尽办法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能吸取自身和别人的经验。在困难面前努力寻找解决应对办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5],培养护士及时缓解心理疲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维护身心健康,平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营养以及锻炼身体[6]。空闲之余多看文学书籍、多听抒情的音乐。急诊护士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席惠君,安锦慈,张玲.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2]韩兰萍.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B):1144.
[3]艾莉.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2):1063-1065.
[4]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9.
[5]张彩霞,杨春香.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中原医刊,2003,30(10):55-56.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http://www.100md.com(王 晖 吕雅铮 王春红)
1外界环境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
1.1急救环境及工作特性急诊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要求急诊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原则,要急、快、稳地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护理对象为急、危、重症病人以及现实社会中随时出现的各类灾害造成成批病人,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抢时间就是抢生命,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由于多数急救室设计不合理,地面光滑、急救器材放置不集中、操作台和物品放置较低,护士在跑动中抢救患者,手工操作人为增多,高度的精力集中和精神紧张无法使护士在短时间内内心恢复平静。然而,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急救环境的特殊性成为各种矛盾较为突出的场所,抢救中人员多场面混乱,急诊科护士是医患双方最早接触的人员,家属的需求显著增多,对医院任何一点的不满意都可能是发生纠纷的导火线。急诊科首要的任务是抢救危重患者,这样可能无暇顾及较轻的病人,造成较轻病人产生自我价值的忽视感[1]。在情绪激动时,言辞比较强烈,护士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易使矛盾激化,甚至导致纠纷。由于急诊护理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职业性的工作压力。
, 百拇医药
1.2急救中职业性损伤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肝硬化大出血、有机磷中毒、外伤大出血等,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而针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在护理中要重视针刺伤。抢救中忽视自我职业防护,与病人体液、血液、化学毒物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100%,被化学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2]。
1.3急救技术不熟练急诊科护士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使用急救器材较多,准确度较高,必须做到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既要独立完成繁重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低年资护士对所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危重病人精神紧张,不但无法争分夺秒,反而会手足无措,更加慌乱,大脑一片空白。低年资护士缺乏谦让容忍精神,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易造成情绪低沉、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的心理紊乱。
, 百拇医药
1.4外界环境造成身体内在生理及心理压力急诊护士轮班、夜班频繁,工作环境差,手动劳动多,随着年龄、护龄的增加,急诊护士对日复一日超强工作量的急诊工作产生了厌倦和疲惫感,无规律的倒班,使人生物钟紊乱,易造成身体上的疲乏[3]。从急诊护士一般资料上分析,她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差,工作量大,有50%护士腰、肩、背疼痛明显,长期的应急因素造成心功能障碍(以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较多),21%急诊护士第一胎出现流产(先兆流产、自然流产)现象。急诊护士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状态和死亡想象刺激,有学者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在抢救患者时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时常会感受与家人有生离死别的场景,经常性的产生焦虑、惊吓、恐惧,思想上极度紧张,影响工作心境,加重心理压力。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导致病人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发生差错事故。垂死和死亡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反应,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都可造成护士精神上的极度紧张。
, http://www.100md.com
2改变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途径
2.1改善急救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抢救室急救器材、急救物品的放置,以改进护士的手工操作;减少地面滑度,调整合适的工作台高度;规范护士的工作姿势,制定搬运病人的标准和所需护理人员;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安排班次,晚间危重病人多,需多配置护理人员,以协调工作;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地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
2.2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核内容,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调查显示有95.8%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说明她们对防护知识有迫切要求[2]。一些与患者血液、体液或化疗药物接触的护理操作,应提倡护士戴手套操作。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污染前后均应洗手,因为洗手是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预防感染的手段,护士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每日洗手的频度应保持>35次[4]。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100%在工作中曾被锐利器械刺伤,分析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工作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4]。故在护理中要重视针刺伤,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操作规范热练,避免受伤,同时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3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急救护理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护士的压力因素,学者们提出要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娴熟的技术、规范的行为、熟练的操作以及准确、敏捷、有条不紊的动作,会使患者对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实施以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急救护理的层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能以老带新的工作模式,急诊护士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掌握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2.4加强急诊护士心理适应能力护理管理部门要为护士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培养急诊护士向健康成熟型发展,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遇事冷静、理智、乐观,想尽办法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能吸取自身和别人的经验。在困难面前努力寻找解决应对办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5],培养护士及时缓解心理疲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维护身心健康,平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营养以及锻炼身体[6]。空闲之余多看文学书籍、多听抒情的音乐。急诊护士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席惠君,安锦慈,张玲.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2]韩兰萍.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B):1144.
[3]艾莉.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2):1063-1065.
[4]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9.
[5]张彩霞,杨春香.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中原医刊,2003,30(10):55-56.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http://www.100md.com(王 晖 吕雅铮 王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