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除了发挥治疗作用外,还有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因此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问题,不仅要掌握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全面分析病症进行合理用药,才能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据文献资料报道,药源性疾病常占人群发病率的15%,药疗事故占医疗事故的3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世界死亡人数中死于药疗事故的约占1/3[1]。这充分证明了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了解药物协同、相互间的配伍、体内代谢、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本院的临床处方用药分析总结出很多用药不当和用药不合理现象,有的是药物相互拮抗,相互加重毒副作用,相互减弱药效;也有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因而我们分析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1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1诊断不清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前提是正确诊断,但有时并非如此,如个别医师在某些疾病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开了些维生素类药物,造成维生素类药物的大量浪费。其实,维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影响,如长期服用维生素D会引起血钙下降,继而发生手足抽搐症。
, 百拇医药
1.2个体差异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对病人素质、器官功能、病理进程、个体差异等考虑不够,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并发感染性疾病,而医生却采用了肾毒性极大的氨基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来治疗。又如同年龄、同剂量,但每个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体质虚弱与强壮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如有的住院患者同样情况下使用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有的患者出汗厉害,有的却流汗不多。另外,有的病人对非那西丁糖浆、氯苯那敏极易产生嗜睡感,有的则不然。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素质和个体调整剂量合理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1.3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成为院内感染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2]。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医药费急剧上涨,同时也给治疗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我国,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3],最为明显的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据统计,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应避免同类药物联用,如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联用,利福平协同异烟肼等;另外应避免重复给药,如静滴阿奇霉素的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还要避免盲目联用,如克林霉素和青霉素联用,红霉素和穿心莲内脂合用,β-内氨酰胺类药物不能与酸性药物(氨基酸)、碱性药物(氨茶碱)、碳酸氢钠等同组使用,β-内氨酰胺类药物不宜与氨基糖苷类同针管伍用,庆大霉素不宜与氨茶碱同组伍用等。
, 百拇医药
1.4用药剂量、用法上的不合理许多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用法与该药在体内吸收、排泄、代谢有关。如TMP这种药物的特点是吸收快且完全,排泄也慢,血中保持有效浓度时间长,故一般采用1次/d或2次/d,0.1 g/次剂量已足够,但有时遇到的处方却采用3次/d甚至4次/d,0.2 g/次的口服量,这样势必引起肾损害,也可能引起药物中毒。
1.5增加药物毒性反应的处方5% GS 250 mL+庆大霉素24万U静滴,卡那霉素4支,0.5 g/支,肌肉注射,2次/d, 5% GS 500 mL+庆大霉素8万U+VC 1.0 g静滴,SM
0.25 g×4支,肌肉注射。上面处方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它们均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们的作用机理均为干扰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都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毒性,其中任何两药合用,不论是一种静注,一种肌注或两种都是肌注,毒性都相加,表现在骨髓肌松弛作用,听觉障碍,对前庭神经毒性作用及肾脏毒性相加的作用,故不宜联合应用。
, 百拇医药
1.6降低疗效的处方10% GS 500 mL+氨苄青霉素钠盐3.0 g,VC 2.0 g静滴。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氨苄青霉素钠盐与10%GS液配伍(不含VC)pH值为8.5,30 min后,出现微黄色,1 h后测得抑菌圈缩小,说明氨苄青霉素钠盐的葡萄糖溶液不稳定,葡萄糖对氨苄青霉素钠盐起催化分解作用,以致氨苄青霉素的β-内酰胺开裂,发生变色,降低其抑菌作用。
维生素C为较强的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中多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所以,氨苄青霉素钠盐不论是否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均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静滴。
2讨论
药物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一方面要求药品的生产和供应部门提供好的药品,另一方面使用药物的医生、护士对药物的机制必须有进一步的了解。我院是一所为国内外患者服务的大型综合性疗养院,内、外、妇、儿等科室齐全,所用药物品种繁多,达近千种,当药物在配伍应用时,在机体中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极为复杂的生化过程,使药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研究和开展实践活动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确定最佳给药方案,发挥药物在临床中的优势,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刘振,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316.
[3]李美蓉.抗生素合理应用浅析[J].中国药事,2009,23(1):96-97.
(收稿日期:2009-09-08), http://www.100md.com(唐秀程)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本院的临床处方用药分析总结出很多用药不当和用药不合理现象,有的是药物相互拮抗,相互加重毒副作用,相互减弱药效;也有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因而我们分析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1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1诊断不清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前提是正确诊断,但有时并非如此,如个别医师在某些疾病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开了些维生素类药物,造成维生素类药物的大量浪费。其实,维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影响,如长期服用维生素D会引起血钙下降,继而发生手足抽搐症。
, 百拇医药
1.2个体差异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对病人素质、器官功能、病理进程、个体差异等考虑不够,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并发感染性疾病,而医生却采用了肾毒性极大的氨基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来治疗。又如同年龄、同剂量,但每个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体质虚弱与强壮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如有的住院患者同样情况下使用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有的患者出汗厉害,有的却流汗不多。另外,有的病人对非那西丁糖浆、氯苯那敏极易产生嗜睡感,有的则不然。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素质和个体调整剂量合理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1.3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成为院内感染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2]。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医药费急剧上涨,同时也给治疗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我国,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3],最为明显的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据统计,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应避免同类药物联用,如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联用,利福平协同异烟肼等;另外应避免重复给药,如静滴阿奇霉素的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还要避免盲目联用,如克林霉素和青霉素联用,红霉素和穿心莲内脂合用,β-内氨酰胺类药物不能与酸性药物(氨基酸)、碱性药物(氨茶碱)、碳酸氢钠等同组使用,β-内氨酰胺类药物不宜与氨基糖苷类同针管伍用,庆大霉素不宜与氨茶碱同组伍用等。
, 百拇医药
1.4用药剂量、用法上的不合理许多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用法与该药在体内吸收、排泄、代谢有关。如TMP这种药物的特点是吸收快且完全,排泄也慢,血中保持有效浓度时间长,故一般采用1次/d或2次/d,0.1 g/次剂量已足够,但有时遇到的处方却采用3次/d甚至4次/d,0.2 g/次的口服量,这样势必引起肾损害,也可能引起药物中毒。
1.5增加药物毒性反应的处方5% GS 250 mL+庆大霉素24万U静滴,卡那霉素4支,0.5 g/支,肌肉注射,2次/d, 5% GS 500 mL+庆大霉素8万U+VC 1.0 g静滴,SM
0.25 g×4支,肌肉注射。上面处方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它们均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们的作用机理均为干扰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都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毒性,其中任何两药合用,不论是一种静注,一种肌注或两种都是肌注,毒性都相加,表现在骨髓肌松弛作用,听觉障碍,对前庭神经毒性作用及肾脏毒性相加的作用,故不宜联合应用。
, 百拇医药
1.6降低疗效的处方10% GS 500 mL+氨苄青霉素钠盐3.0 g,VC 2.0 g静滴。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氨苄青霉素钠盐与10%GS液配伍(不含VC)pH值为8.5,30 min后,出现微黄色,1 h后测得抑菌圈缩小,说明氨苄青霉素钠盐的葡萄糖溶液不稳定,葡萄糖对氨苄青霉素钠盐起催化分解作用,以致氨苄青霉素的β-内酰胺开裂,发生变色,降低其抑菌作用。
维生素C为较强的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中多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所以,氨苄青霉素钠盐不论是否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均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静滴。
2讨论
药物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一方面要求药品的生产和供应部门提供好的药品,另一方面使用药物的医生、护士对药物的机制必须有进一步的了解。我院是一所为国内外患者服务的大型综合性疗养院,内、外、妇、儿等科室齐全,所用药物品种繁多,达近千种,当药物在配伍应用时,在机体中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极为复杂的生化过程,使药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研究和开展实践活动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确定最佳给药方案,发挥药物在临床中的优势,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刘振,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316.
[3]李美蓉.抗生素合理应用浅析[J].中国药事,2009,23(1):96-97.
(收稿日期:2009-09-08), http://www.100md.com(唐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