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2)
1.2.3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超重或肥胖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有明确的心绞痛或心梗病史;或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者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超重或肥胖的诊断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年工作定义[5],即BMI≥25.0 kg/m2。
1.2.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数据进行对数正态化。各样本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样本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患病率用百分比(%)表示,百分比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统计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结果
2.1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与327例正常体重组老年人比较,316例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SBP和DBP、FPG、TG、TC、LDL、UA均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HDL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 百拇医药
2.2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较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将有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发现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分别与SBP、DBP、FPG、TG、TC、LDL、UA呈负相关(P<0.01,表3)。
3讨论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交通工具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超重或肥胖的行列。超重或肥胖已是现代人类常见的疾病,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表明,超重或肥胖及其所伴发的血压、血脂、血糖异常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超重或肥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百拇医药
超重或肥胖在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由此而引起的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相当突出。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患者其平均血压(SBP/DBP)、FPG、TG、TC、LDL、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HDL低于正常体重者;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患者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SBP、DBP、FPG、TG、TC、LDL、UA呈正相关,而与HDL呈负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群中,超重或肥胖是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原因。
现已明确,超重或肥胖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其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可大致分为三类:肥胖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和心律失常;肥胖性血管病,如高血压、内皮功能紊乱、静脉血栓和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和脑卒中;肥胖相关性代谢性心血管病,如代谢综合征(MS)、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和痛风等[6]。相对于其他CVD的发病机制,肥胖致CVD的机制有其特殊性,体内过多的脂肪可导致:①交感神经激活。②压力反射障碍。③下丘脑-垂体轴紊乱。④高瘦素血症和低脂联素血症。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⑥脂肪压迫肾脏。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述因素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肥厚和心功能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顺应性改变等,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IR)和脂肪病变可能是超重或肥胖所导致CVD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 百拇医药
由于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老年人群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科学营养、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早预防超重或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Haslum DW,Jams WP.Obesity[J].Lancet,2005,366:1197-1209.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年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Eckel RH.Obesity and heart diseas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utrition Committe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1997,96:3248-3250.
, 百拇医药
[4]Eckel RH,Krauss RM.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ll to action:obesity as major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For the AHA nutrition committee[J].Circulation,1998,97:2099-2100.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6]Poirier P,Giles TD,Bray GA.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physiology,evaluation,and effect of weight los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6,26:968-976.
(收稿日期:2009-11-03), 百拇医药(顾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