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战机飞行员航训过度通气致急性缺氧耐力不良两例
急性缺氧耐力评定是航空生理训练基本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缺氧体验和测定有效意识时间来评定缺氧耐力的,其客观指标通过有效意识时间来体现。有效意识时间是指从中断氧源开始到不能有效地采取自救措施的时间间隔[1]。急性缺氧耐力存在个体差异,航训中训练顺序安排不合理或训练方法不当也会导致个体的急性缺氧耐力下降。下文就是在航训中发生两例过度通气从而导致急性缺氧耐力下降现象发生的报告。1临床资料
例1,飞行员,男性,27岁,歼10飞行员,飞行总时间800 h,2008年于北京空四所进行改装体检,结论合格,平素体健,无不适,心理测试显示心理适应度良好。2009年7月5日上午对其进行急性缺氧耐力评定,试验前自诉身体良好,在倒写数字测验的1 min内,该飞行员书写流利,字迹工整,数字准确。倒写数字测验结束后进行低氧体验,用DY-84型氧检测仪模拟7 500 m高空氧气含量(试验当时氧气压力110 kg/cm2,氮气90 kg/cm2,氮气标准压力指示值2.5 kgt/cm2,氧气标准压力指示值3.8 kgt/cm2,混合气体流量20 L/min,用SGA单项气体分析仪检测实际氧含量为7.1%),试验进行前1 min内监测仪显示生命体征变化平缓,血氧饱和度由98%下降至85%,心率由94次/min上升到121次/min,在其后15 s内,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由85%下降到60%,心率上升至139次/min。呼吸逐渐急促,指甲出现发绀,双手轻度颤抖,书写出现停顿,书写速度变慢,即停止低氧耐力评定。松解面罩并紧急供纯氧120 s后,呼吸逐步平缓,血氧饱和度恢复到100%,指甲红润。自述急性缺氧耐力评定过程中有眼花、手颤抖、全身肌肉僵直及出冷汗症状,试验全过程中意识清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