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后继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通率,病死率,溶栓,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刘维会刘式威张智英刘政华吕霞杨桂蓉 尹岭(.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60;.解放军医院,0080;.解放军66部队医院,0087;.哈尔滨香坊区民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06;.解放军总医院,0087)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1]。由于此方法是无创性的,简单易操作,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应用前景广泛。但临床应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防治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少见。本实验首次应用NDLIP的方法,研究其对后继AMI的影响,为临床防治AMI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选择 NDLIP组:2008—2011年在干休所、工厂等老年人群中宣传LIP的益处,选取200名未患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动员每人用弹性绷带绑紧大腿根部,造成下肢短时间缺血,3次/d,5 min/次,间隔10 min,建立健康档案,长期跟踪观察。发现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症状者,立即住院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AMI后,随机归为NDLIP组,共20例。对照组:2008—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筛选出100名具有以下条件的患者:①首次患AMI。②发病前未采用NDLIP方法。然后在这100名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
1.2 一般资料 病例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AMI诊断标准:①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Ⅱ、Ⅲ、aVF 3个导联中至少两个出现ST段抬高≥0.1 mV,不管是否有Q波出现。③发病在6 h以内,心肌酶谱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72 字符。